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怎么创新

2024-04-27

1.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怎么创新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怎么创新
                      近年来,凭借着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试图分享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加速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的全面到来。那么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该如何创新呢?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在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关注信息流和物流,忽视了对资金流的管理,使得信用高、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资信较差、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形成流动资金不平衡问题,并且由于核心企业通常会利用其强势地位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的收支不能在同一时刻发生,从而产生资金缺口。供应链金融就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介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保障,将低成本的资金流引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中,解决其资金缺口问题,从而维持整个供应链资金的高效运转。
    (一)供应链金融1.0模式
    供应链金融1.0模式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下模式,1.0阶段的“1+N”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作为支持,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N”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2003年提出。
    鉴于长期的业务往来与合作,核心企业普遍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及资信等情况相对了解。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风险把控,批量拓展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依托核心企业对这些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核心企业为信用载体,主要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等形式实现,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挖掘在传统信用体系下无法拓展的中小型企业客户。
    但由于整个流程是基于线下的传统模式,效率较低,且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规模的扩张受到限制,另外该模式也没有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以及物流、资金流、商流的对接。
    (二)供应链金融2.0模式
    供应链金融2.0模式进入了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阶段。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其中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银行、小贷公司等资金提供方、物流公司等,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贷款的风险。2010年供应链金融2.0率先由原深圳发展银行推出,该行与国内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合作,构建了线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将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
    供应链2.0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线下传统业务的网络平台的迁移,更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授权信息共享与在线协同,供应链各方的效率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为进一步提供适应于供应链的征信、融资、结算、理财等风险管理手段与融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然而这一阶段的本质与1.0时代并没有区别,在此阶段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等信息数据只是初步实现了归集和整合,核心贸易数据各自掌握在核心企业、物流企业或电商交易平台等各方手中,很难形成综合的大数据风险评估体系,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等难以做到精准的评估。
    (三)供应链金融3.0模式
    供应链金融3.0模式也可称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服务平台,代替核心企业“1”来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N”提供信用支撑,其中“1”代表服务于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平台,两端“N”分别代表上下游中小企业,以企业的自身交易为核心,不再需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进入了供应链金融3.0 时代,如2014 年7月,平安银行在自身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推出“橙 e 网”,通过自建的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定位为最适合产业链“熟客交易”的协作生态圈,集成平安集团优势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在线融资、在线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
    该模式不再是传统线下业务的简单转移,而是银行将供应链企业采购、生产、交易、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行为信息和相关数据在平台上高度融合,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同时整合供应链各主体方,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二、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 
    整体来看,由于技术手段、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阶段性问题。
    (一)产品结构趋同缺乏创新
    自原深圳发展银行在银行业率先提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后,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进行了实践不断演绎发展,并积极向线上化推进,但整体来看,各家银行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已趋同,在产品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缺乏创新和特点,区别仅在于是否能满足供应链金融“短频快”的业务要求,实现全流程风险实施控制。同时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系统不够成熟,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灵活多样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客户和利润的流失。
    (二)风险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
    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企业多、业务流程复杂,而且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比如供应链中的共享信息都是由各节点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提取或集成的,出于利益方面原因,各节点企业可能会隐藏一些风险性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或是伪造数据等方式骗取银行融资,产生道德风险。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新的风险点将暴露出来,这都是对银行全流程风险控制手段的挑战。
    (三)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
    国际上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先进银行已经实现信用证贸易下的银行及买方单证统一处理、企业之间通过电子信息化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信息查询、报告定制等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银企双方合作的自动化和便捷化,为银行创新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了机会。反观国内,大部分银行金融信息技术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还不能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对接,在单证、文件传输、交易环节确认等环节的大量手工操作,这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银行操作风险隐患。
     三、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建议 
    (一)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创新
    供应链金融进入3.0模式后,不仅实现了业务的电子化运作,银行和企业的有序性以及彼此间的协调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应以产品创新为主,深度挖掘“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的变化,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客户创造新的金融供给。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的优化、信息传递渠道的创新,从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二)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与大型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强强联合,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使银行可以更加便捷地介入供应链的运营管理,多角度、多方面地观测客户资金动向并针对性地挖掘其金融需求。一方面,电商平台对于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整理研究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设定对于企业的资信评判标准等其他数据基本要求,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能够对交易流程进行追踪,实现资金流、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四流合一,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
    (三)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圈
    传统供应链金融1.0和2.0模式,均以核心企业为重心,以融资服务为主的单一模式,在当前金融脱媒的情况下,核心企业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仍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商业银行应在升级为线上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对产品的创新。构建以中小企业自身交易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利用平台,整合真实交易的数据,开展以“数据质押”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而逐渐实现去中心化,中小企业能够直接享受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四)实施差异化供应链金融发展战略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上,不仅仅有各大商业银行,还有大型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角逐。面对同业及异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差异化战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设计个性化专业化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并根据自身所长,在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行业中的某几个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提升客户的忠实度,提高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自身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
    (五)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手段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可知的风险,所以在创新产品同时要注重风险的防控。一方面,在企业准入方面,要对行业、市场动态、核心企业经营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防范系统性行业风险。另一方面,在操作流程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对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实时监控,充分利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供应链金融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产业之间的跨界与融合,搭建跨产业、跨区域、跨部门,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资本等各方广结联盟、物联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金融生态平台。通过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的各类主体并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未来,供应链金融领域将成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商业银行需紧抓机遇,积极融入,开拓创新,促进自身“互联网+”时代经营发展的转型升级。
    
    ;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怎么创新

2. 商业银行中谁供应链金融做的比较好

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商业银行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供应链金融做的比较好

3. 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


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

4. 供应链金融的三大类业务

供应链金融三大主要业务 目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实仓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上游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予的信贷凭证(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转移到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进行白体运作。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在还款期限内还款,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催收。然后对金融机构,还款来源是相当于改变中小企业核心企业,也就是说,第一还款来源是核心企业、第二还款来源是利润来自中小企业的操作,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业必须按时付款,所以向中小企业支付和向金融机构支付没有区别,但它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融资问题,提高供应链资金的整体效率 。 拓展资料1.供应链金融(SCF)指的是引入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如核心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的内部交易结构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平台)提供关闭为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信贷和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如结算和财务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和企业双赢的生态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工具,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对于银行等资金提供者来说,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信贷约束提供信贷,降低了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获得了更高的回报。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借助风险控制变量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解决融资问题。我们知道最重要的流动资产是现金和等价物、应收账款和存货。2. 确认仓库模式:下游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支付一定保证金,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贷款给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可以从核心企业购买商品。那么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目的是为了购买商品呢?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一般为物流企业)对核心企业的货物进行监管 根据中小企业支付的存款数量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情况,可以向中小企业发放相应数量的商品,即中小企业只能发放商品而不发放货币。中小企业销售相应商品获得销售时,可向银行申请下次付款 对于这一阶段要销售的商品,这个周期将持续到第三方监管公司的货物仓储能力为零或下游中小企业不再提出购买需求。此时,核心企业必须承担商品回收的责任。

5. 谁对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很有研究的?期待认识

目前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产按“链”的不同阶段主要有:
1、订单融资:是指借款企业已经与其下游采购企业(名单内的核心客户)签定了供应合同,对方已经支付了定金,借款人凭此合同向银行申请借款的融资品种。此业务一般要求占用自已或核心企业授信,并提供担保。
2、保理:是指借款企业已经与其下游采购企业签定了供应合同,已经交付商品,对方已经验收并挂帐形成应收款,借款企业凭此向银行申请借款的融资品种。此业务一般要求应收款登记并抵押给贷款行,并要求对方确认。

谁对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很有研究的?期待认识

6. 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是什么

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是晋云链。银行金融市场 供应链金融产品是“晋云链”是我行于2021年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以数据为基础,以银行级风控为手段,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支付及全流程融资服务【摘要】
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是什么【提问】
对方给了我后,这个好出手吗?【提问】
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是晋云链。银行金融市场 供应链金融产品是“晋云链”是我行于2021年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以数据为基础,以银行级风控为手段,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支付及全流程融资服务【回答】
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下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情况,这其中的风险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1.1.2研究意义 供应链金融自发生以来在我国成长较为敏捷【回答】
风险如何?【提问】
亲,对方给了你什么?【回答】
风险就是操作风险了,如果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人员、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管理和配置,会影响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债券的有效实现【回答】
还没给,问问我们能不能收【提问】
不能收【回答】
我们不了解风险,也知道能不能出手,手续费多少【提问】
对方是国企,说没有银行汇票和现金,着急要钱的话只能给这个【提问】
不能出手,手续费是12%【回答】

7.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科技创新和供应链融资

1、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三大类,即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纯粹的中间业务如水、电、煤费用代扣代缴,不占用银行的资产;但在实际的业务处理中,要将中间业务剥的那么清楚,是不太容易的,更多的表现形式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混搭。广义上讲,只要在业务过程中收取了手续费,都可理解为发生了中间业务。就供应链融资业务来说,是以资产业务为主,在开展过程中衍生出很多中间业务,如票据开立、承兑、贴现、委托付款、保险、仓储等环节。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全面的带到银行的三大类业务,沉淀客户的结算资金,增加存款业务量,这也是它如此热门的原因。
2、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普遍存在着创新乏力的局面,中间业务占比与国外同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大,某些国外的管理理念未必适应现阶段的国内银行;加入科技创新元素当然可以,你举的客户信息控制类目前并不是什么创新的元素。
3、具体的书名不记得了,到书店看看,很多,比如资金清算业务,就是开展很成熟的中间业务,还有国际结算业务也是。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科技创新和供应链融资

8.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系列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从近几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来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2010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大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较上年同期多增3000亿元,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6.0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659亿元,同比增长25.9%。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较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末分别高3.7个、2.5个和0.6个百分点;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例大体均衡。2011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7%。2011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但是通过承兑,票据、信用证等延期支付工具,既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也稳定了一批客户,银行界空前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在于: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