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荆的名人

2024-05-14

1. 姓荆的名人

荆轲(?-前227),战国末侠客
荆可,北周孝子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
荆罕儒(?-960),北宋初将领
荆嗣(?-1014),北宋将领
荆政芳,明臣。字山甫。湖南溆浦人
荆茂,明臣。字廷春。湖南宁远人
荆道乾,清臣
荆中允(1849-1927),清末儒医
荆其寿(约1855-?),清学者

姓荆的名人

2. 姓荆的人的来历?

起源主要有四:④出自芈(mǐ)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五书注》载,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此为未改国号前之受氏。②为楚姓所改。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而以原国名荆为氏。③为庆姓所改。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齐国庆氏,至卫者改姓荆。④出自他族。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荆姓。  始祖:熊绎yì。   迁徙:  荆姓源起于周时的楚国,后来荆姓之主源由湖北祖居地迁往当时隶属楚国的今江苏扬州一带落籍,扬州古属广陵郡,由于荆姓曾长期繁盛于此地,加之后世繁衍于江南之地的荆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是故后世荆姓有以广陵为其郡望堂号的。春秋战国时,在秦国又派生出另一支荆姓,而名闻千古的荆轲却是另一支由庆姓改姓而来的荆姓,荆轲先世为齐国贵族,因故迁入卫。卫亡于秦后,荆轲北入燕国,可见在很早的时候荆姓已在今陕西、河北、河南有所分布。汉魏三国时,荆姓已有入居今山西省境者,并且其繁衍于今河北鸡泽一带的荆姓已成为当地的大族,由于其地比邻今山东、河南两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迁居于上述之地。南北朝至隋唐间,荆姓广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在今山西临猗落籍,表明于明清两代荣耀异常的临猗荆姓入该地甚早。宋元之际,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其除繁衍滋长于湖北、江浙之地外,今湖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均已有了荆姓人家,后又播迁于两广及云贵。明初,山西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中叶以后,渐有陕西泾阳、西安、咸阳等地之荆姓迁居于甘肃、宁夏等西北区。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荆姓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高密、莱阳等地之荆姓有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于辽宁之大连等东北之地者。大陆解放前夕,有江浙之荆姓入居台湾。如今,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等地为多。目前荆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八十七位。   郡望:  广平郡 汉置,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陵郡 西汉为广陵国,东汉置郡,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地区。   堂号:  邠庆堂 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广平、广陵。②自立堂号:受祉、临保、笃庆、保庆、留余、垂裕、留青、裕后、永恩、启佑、宝善、广宗、培源、昌后、谷贻等。   字辈:  安徽涡阳荆氏字辈:玉永献志为,体校保手大,本家道延常。  湖南辰溪荆氏字辈:楚国宗正太,家发永朝明,祖先建长寿。   名人:  荆轲(?-前227),战国末侠客。卫国人。其先齐国人,徙于卫。卫人称为庆卿,后入燕,燕人称为荆卿,亦称荆叔。好读书击剑,在燕与高渐离友善,并为处士田光所赏识。秦兵逼燕境,燕太子丹谋刺秦王政(始皇帝),因其傅鞫武推荐,得结交田光,他又因田光推荐,被太子丹尊为上卿。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以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带)地图,进献秦王。献图时,秦王展图,“图穷而匕首见”。他持匕首刺王,不中被杀。  荆可,北周孝子。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苦作养母。母死,绝食三日,庐墓。获孝子名。受宇文护赞赏。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生卒年不详。河内沁水(今山西沁水)人。工诗文,通经史,唐末避乱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荆浩擅山水,注重师法造化,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写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画山水师承张璪、吴道子、项容,师长舍短,加以发展,形成笔墨两得、皴染兼备的独特风貌。其画多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主峰耸立,乔柯杂植,溪泉坡岸的全景式山水画。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有《匡庐图》传世。荆浩对绘画理论亦有建树。著《笔法记》一篇,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准则。指出艺术形象有“真”与“似”之分,认为“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气质俱盛”。进而提出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认为“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凡此等等,皆反映了山水画于唐末五代在理论研究上所达到的水平。  荆罕儒(?-960),北宋初将领。冀州信都(今属河北)人。少无赖,曾为盗,后从军,历晋汉。至周,从世宗战高平,征太原,率三千步卒先入敌境,屡有功,擢都指挥使。复从征淮南,积功累官泰州团练使。入宋,改晋州兵马钤辖。罕儒虽不知书,然轻财好施,礼接儒士。因欲削平太原割据势力,恃勇轻进,率千余骑深入敌境,虽斩杀甚众,亦遇害。  荆嗣(?-1014),北宋将领。冀州信都(今属河北)人,罕儒兄之孙。乾德初应募入伍,从李继勋讨河东,战功卓著。复从太祖征太原,率先陷阵,以功补御龙值。太平兴国初,迁天武军校,从太宗在太原和幽蓟,以功补龙猛副指挥使。后屡与契丹作战,屡建奇功,累迁都指挥使、都巡检使、团练使。真宗时,官至邠、宁、环、庆副部署卒。嗣起于卒伍,经一百五十余战,积功甚著,官至方面统帅。  荆政芳,明臣。字山甫。湖南溆浦人。永乐四年(1406)进士。任山东提举道,转交趾佥事。为官廉谨自守,风纪凛然。巡历沱江,闻伞员山有神曰“媚娘”,为民害,祭必以人。乃移文勒碑,严加禁止,民赖以安。致仕归,卒年八十余。  荆茂,明臣。字廷春。湖南宁远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选庶吉士,迁河南道御史。立朝刚直,不避权要,出按广西、浙江,大书“清白”二字自誓。后历官云南副使、浙江按察使,再调福建。因宦官刘瑾擅权,遂致仕归。  荆道乾,清臣。字建中。山西临晋(今临猗)人。乾隆中期举人。历官知县、知府至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乾隆中,长期任州县官,以“清官”著名。嘉庆初年,先后疏陈州县存留俸薪役食及驿站经费解蕃库请支之弊;请禁征漕浮收;整顿运丁屯田,颇著绩效,嘉庆七年卒。  荆中允(1849-1927),清末儒医。名致信,号凭虚子。平度人。自幼业儒,青年时教书兼学歧黄术,潜心研究医药学典籍,结合临床作通俗注释。著述有《本草易读》、《先圣遗范》等二十余种。  荆其寿(约1855-?),清学者。字伯仁,吉林人。平生酷爱经学,尤精子、史,肆志诗赋、书法。精美墨迹,时人珍藏。光绪十七年(1891),参与修《吉林通志》。以主簿充珲春靖边后路办事官,掌省练军文案,改任延吉招垦局委员。后游幕敦化、伯都讷(吉林扶余)、吉林、长春访府,待以宾礼。时舆称其有义士风,处事笃诚。  其他荆姓名人有东汉将领荆邯;唐诗人荆叔;宋大臣荆大声,将领荆葵;元大臣荆元刚;明大臣荆州俊、荆可栋,学者荆来贡、荆芸等。近当代荆姓名人有政治家荆汉杰、荆福生,国民党官员荆凤岗,物理学家荆宝全,通讯专家荆振昌,电子学家荆其一、荆显英,自动控制专家荆兆寿,力学家荆武兴,材料专家荆天辅,军工专家荆睦才,生物学家荆玉祥,医学家荆健英、荆尔宾,心理学家荆其诚、荆在京,企业家荆宝旺、荆跃,经济学家荆林波,政治学家荆知仁,哲学家荆会本,历史学家荆三林,语言学家荆贵生、荆允敬,作家荆竹、荆歌,书法家荆向海、荆继谦,画家荆鹏举、荆志伟,影视演员荆明华,电视主持人荆华,摄影师荆强,戏曲评论家荆桦,秦腔琴师荆生彦等。   山东荆氏说:  听父辈说 祖上来自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 老哥三个在这里住了没多久便分开了 老二去了山东滨州以南谢家灶 老三去了天津魏南洼 因特殊的故事 本来由老大管理的祖宗家谱却被天津老三不告而取走 世世代代至今未还 作为老大的后人 我们世世代代每一个人的心中便多了这么一个遗憾

3. 全世界姓:荆 的有多少人?分布在哪里?

荆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时期,楚国一直称为荆国,直到春秋时期才改称楚国从前荆国有庶出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是荆氏。西周初年,苗人领袖鬻熊在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国,号为荆国,直到春秋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之前的荆国国君的后人中就有以国号为姓氏,称为荆氏的。还有庆氏改为荆氏的,此人就是庆卿,他的后人跟着他均为荆氏。古代的九州之一的荆州,指的是现在湖北、湖南两省,以及广东、广西和贵州一部分地区。荆姓是古代的楚国公族,与古代荆州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望族居于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东部。郡望堂号1、郡望 
   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东汉时改为广陵郡。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一带。
   2、堂号 
   邠庆堂: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姓氏源流
  荆(Jīng 荆)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省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2、出自芈姓之后,为楚姓所改,以国名为氏。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以原国名荆为姓,改为荆姓。 
  3、出自庆姓也有改姓荆者,而称荆氏的。如战国时荆轲即是。
  得姓始祖: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全世界姓:荆 的有多少人?分布在哪里?

4. 荆姓的历史名人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5. 荆垚,有多少荆垚,荆垚同名同姓

全国共有 19 个荆垚

============================================
您的问题,我的回答,感谢有这样的交集      
阁下的满意,阁下的采纳,将是我坚持百度答题的动力

荆垚,有多少荆垚,荆垚同名同姓

6. 有多少人姓荆绪

人人网上姓名为 荆绪 的用户共有4人,其中 女生00.00%,男生100.00%
姓名测算

三才 (凶):

因上师引进得成功发展,因基础不稳,有克妻、急死等灾祸。  

基运 (凶):

急变大疾之象,易患心脏疾病。  

成功 (凶):

受父辈的泽惠,有意外的照顾,其他数理若凶时,必招致家庭中的困难及病灾等。  

人际 (吉):

温厚,有才智,在技艺方面有特长,故向这方面发展必有成就,大成功,事业环境圆满,有社交能力。  

性格:

其活动力强,社交广。有如瀚荡之波,生性好动。有智慧,富理性。大都好权利名誉,但四处奔波徒耗精力。易陷于放纵荒诞。贪财好权是其特性。

7.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荆?

如图,《百家姓》里有《荆》姓,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姓氏起源
荆(Jīng )姓源出有四: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冇山一带(今湖冇北冇荆冇州),国号为荆,君主称为荆君。据史冇籍《通志·氏冇族略·以国为氏》上的记冇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氏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之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于是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所属部冇落冇族冇人分布在商冇都朝冇歌的南方(今河冇南冇新冇郑)。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就是楚之先冇祖。
周襄王姬郑十四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国,与宋国冇军冇队冇大冇战于泓水(今河冇南冇柘冇城),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并击败宋军,楚国冇军冇威冇大冇振,其时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冇南、湖冇北全部、重冇庆、河冇南、安冇徽、江冇苏、江冇西部分地方。
在楚成王继位改荆为楚以后,以前历冇代荆君的庶冇出冇子冇孙者,即有以原国号为姓氏者,称荆氏,世冇代冇相冇传至今,史称荆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冇讳改姓为氏。芈姓之后原有以国为姓的楚氏,其中有一支楚氏冇族冇人居于秦国,在斯地生息繁冇衍。后在先秦时期因避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名冇讳,改以原国名“荆”为姓氏,称荆氏,世冇代冇相冇传至今。
芈姓荆氏冇族冇人皆尊奉楚君熊绎为得姓始冇祖,且不与姜姓荆氏合谱。
源流三
源于姜姓,出自冇战冇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战冇国末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冇裔冇子冇孙,后因故有改姓为荆氏者,逐渐形成江冇南荆氏一族。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冇白的庶冇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冇子。公孙庆克的儿冇子后来以父名命氏,称庆氏,形成了一个庆氏大冇家冇族。在春冇秋时期,齐国公孙庆克的后冇裔中有著名的庆封,在晋国还有庆郑,皆为齐桓公之支庶。在先秦时期,被燕国太子丹收买并派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的著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冇士一去兮不复返”之刺冇客荆轲,即是该支由庆氏分衍的荆氏冇族冇人。
姜姓荆氏皆尊奉公孙庆克为得姓始冇祖,且不与芈姓荆氏合谱。
源流四
始冇祖荆王贾(高帝从兄也)后冇人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荆?

8. 荆州姓什么

东汉末年,中原兵戈交锋,风云变幻,然而荆州却是相对安稳,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军阀们都对它垂涎已久。此时的荆州牧是当时“八俊”之一的刘表。
  
  
 袁术、孙坚、张济先后来袭,最后死的死,逃的逃,最后荆州这块必争之地保持“姓刘”。
  
  
 与此同时,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率军诈称百万南下来夺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重翘了辫子,次子刘琮接位。
  
  
 大权掌握在蔡氏家族手中,舅舅蔡瑁为了保住自己的狗头而降曹,荆州这土地和平地归了曹大丞相,改“姓曹”。
  
  
 此时曹操想趁机杀掉刘备并拿下孙权的江东,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那段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
  
  
 什么“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庞统献连环计”“诸葛借东风”“火烧赤壁”“义释华容”等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经过这些激烈的斗争以后,荆州改“姓孙+刘”。
  
  
 雄姿英发的周瑜大都督怎可让的荆州既“姓孙”又“姓刘”呢?于是他呕心沥血,与诸葛亮斗智,与刘备军斗力,与留守的曹军斗勇。
  
  
 结果被曹军暗箭所伤,又被诸葛亮接连三气,一气是自己打下的襄阳被诸葛占领;二气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是假途伐虢之计被人戳破,自己进退维谷。
  
  
 这真是灶火坑里烧王八,憋气带窝火,按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走了。此时荆州再次改姓,由“姓孙+刘”改成“姓刘”。
  
  
 之后一些年,美髯公关云长镇守荆襄,威震华夏,荆州城“刘”姓大旗一直迎风飘扬。可是东吴出了个吕蒙和陆逊两个奇才,白衣渡江夺了荆州,使得关公败走麦城,荆州又改“姓孙”。
  
  
 后此地又战争多年,三国归一统,荆州改“姓司马”。
  
  
 ......
  
  
 直到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这片土地不再属个人,而归人民百姓。
  
  
 为了争夺这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曹军数十万兵将丧命,刘琮母子被杀,周瑜被人气死,关羽身首异处,真可谓“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还不算后来历代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今成立了人民的政府,才成了百姓的土地。其实这地方是你的还是我的又能咋地,即便咋地咋地咋咋地最后也会咋也不咋地。可是上述那些聪明的脑袋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万岁也好,千岁也罢,总会有个百年之后。
  
  
 追根溯源,还是人心里难填的欲壑在作怪。
  
  
 玉交枝
  
  
 休争闲气,都只是南柯梦里,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脾,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只这的是人生落得,不受用图个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