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与摊余成本。

2024-05-15

1.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与摊余成本。

1、假设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为10%,我理解你所谓的“保值”就是10%等于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如果10%大于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则增值。投资收益是之后各期确认的,针对所属期间的收益,没有经过折现。你可以看做是所站的时间点不同。
2、各期摊销加总等于利息调整,每一期摊销额=(投资收益-应收利息)。
全部5期摊销额=(全部投资收益-全部应收利息)=250+295-59*5=250
摊销正是针对利息调整来摊销的,并且要在期限内摊销完成,那么肯定是相等的。
 
1250-1000=250,59*5=295,投资收益=250+295(相当于本金增加和各期利息和)
 
3、关于本金追加的考虑,我的理解是,由于实际利率10%大于4.72%,每期实际收回的利息少,没有收回的利息相当于继续用于投资,需要计算收益。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与摊余成本。

2.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1,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 2,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3,可以这样理解,应收利息是按票面本金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可视为名义利息;而投资收益则是按实际的本金(代价)与实际利率计算的实际利息,因此应计入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损益中。 而两者的差额通常是在取得投资时已经因购入投资时支付的代价折扣。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有债券类涉及到摊余成本的问题,摊余成本和帐面价值的差异主要在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数),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是不影响摊余成本的,但影响帐面价值。 简单的说,如有分录中“资本公积”数还有差额,那么摊余成本和帐面价值就不等,差额就是资本公积的数,如果资本公积都转出了,余额为0了,那么帐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就会相等了。

3.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1】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是债权类投资,涉及债券利率、期限等,所以要采用摊余成本。而摊余成本,简单说,就是在初始花销上,扣除期间的利息收入或费用后,剩余的实际成本情况。
【2】投资收益是购买债券后,剔除初始投资费用后,享受的“净”收益。购买债券里,票面价值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涉及到为了买这个面值的债券,你是多花钱还是少花钱的问题了,因此也引出了实际利息的问题。
比如:
如果: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你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因为投入与面值相等,所以投资收益这时就全等于应收利息。

如果: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你却花了1100来买,就是多花钱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如果按照票面情况来计算,5年后你将获得1000*5%*5=250元的利息。但你多花钱了,多花了100元,那么实际来讲,5年后你虽然同样会得到250元,但多花的这100元就要冲减你的收益,也就是说你实际得到的只有150元的利息。而这时,投资收益就不等于应收利息了。(我累计起来随便打个比方,不是标准做法)这时,相当于250元是你的应收利息,但投资收益(净收益)却是150元,而那100元就拿去进行摊销了。虽然是以“应收利息”入账的,但它并不说明是净收益。看看以下这个模拟分录吧:
借:应收利息 250
贷:投资收益 1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0

(如果少花钱了,则反之,投资收益就大于应收利息了,虽然没有通过应收利息科目入账,但在最后处置时,却通过发行债券的那方从少花钱够得的面值本金中给你了)

希望以上简单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4.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摊余利息??怎么摊余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减去减值损失,是为了计算净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这样可以么?

5.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6. 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票面100元,利息5元,成本就是100元。
购买过程中,实际花了110元,计算出实际利率4%,摊余成本110元。

1年后,收到利息5元,公司内部确认利息4.4元,摊余成本109.6元。以此类推。

简单说,你给我5元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只确认4.4元,相当于你多给了我0.6元,就要把本金110元减掉0.6元。这个就是摊余成本,把110元逐步摊销到100元。

至于为什么只确认4.4元而不是5元,就涉及到购买债券的折价、溢价,以及财务中的终值、现值概念了。

7.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8.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余额与实际利率的关系是怎么来的啊?不明白计算原理

你搞清楚一个问题就简单了:为什么持有至到期投资要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
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你是准备拿到死的,所以它给你带来的收益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减去投资成本。那这个增值率就是实际利率。
每期期初都会有一个摊余成本余额,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当年的投资收益就是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
你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百科,解释的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怎么说呢,很幽默……
http://baike.baidu.com/view/581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