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领克新能源车第一起自燃?

2024-05-13

1. 如何看待领克新能源车第一起自燃?

编辑:小花
作者:王钊
8月20日下午,一段领克新能源车在车库冒烟自燃的视频在微信群被大肆转发。所幸的是,车子只是冒烟,没有起明火,也没有人员伤亡。
因为这是领克新能源车第一起自燃事故,所以此次事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借此了解吉利混动的技术状态,以及可能的缺陷。
1、为什么冒烟,不自燃?
据其它媒体报道,涉事车型是领克01PHEV劲Pro,是吉利和沃尔沃旗下的CMA平台的首款插混车型,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包属于三元锂软包电池,电池容量为9.4kWh,并不大。

另外,该电池包由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而衡远的技术来源是LG化学。凭借国产Model 3的爆发,LG化学的市场份额也水涨船高,已经击败宁德时代成为动力电池新的老大,所以它的电芯品质是有一定保障的。
我们查阅发现,该电芯为NCM424+LMO的化学体系,相较目前主流的523、622和811,该电芯的镍含量并不高,显现CMA对电芯选取保守的一面。
说完这款车的技术状态,我们再看此次事故。从视频对话来看,拍视频的正是该领克新能源车车主,而从车主的描述中,我们获得了一个关键信息——车子当时在充电。

是的,这是一起因充电引发的自燃案例。一般充电自燃是因为过充导致热失控,而之所以热失控,是因为BMS功能失效。
BMS功能失效有两种原因,要么是BMS自身故障,要么是其它器件发生故障,进而影响到BMS的正常充电功能,才导致充电失控。至于此次是哪种,我们只能等官方调查结果通报。

好在,此次热失控并没有引发火灾,而是冒烟。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分析主要跟电池种类有关——软包电池,其有一定失控膨胀冗余,而且是低镍、低容量三元锂,所以此次自燃的结果整体并不严重,只是冒烟,而未见明火。
2、到底是个例,还是设计BUG?
尽管只是冒烟,避免了一场火光滔天的自燃,但是此次事故依然值得领克注意。
因为,这起自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领克新能源车的第一起自燃事故,这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同时,因为01PHEV是来自CMA平台,这对领克,甚至沃尔沃的其它类似车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据欧阳明高院士的统计,在新能源车各种自燃场景中,充电自燃占比最高。但是,就以往自燃案例来看,自燃的车型往往是纯电动车,因为电池容量更大,控制起来更为复杂。
领克01PHEV则是一款插混车型,此次发生充电自燃,在自燃案例里面非常少见,如果没有做私人改装,说明这套系统是存在设计缺陷的。如上文分析,问题出在BMS。为什么BMS会失控?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领克此次需要调查出来的。
其实,有吉利和沃尔沃双方的技术背景,CMA平台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是比较扎实的,但如今发生这样的充电自燃情况,也反馈出双方在开发插混技术上定然存在漏洞,不管是供应链质量管控,还是设计缺陷等,都有可能。

尽管这套系统可能存在安全设计问题,但有些技术状态还是不错的,比如选配低电量软包电池。试想,在此次事故中,如果是方壳电池会怎样?
从两分多钟的视频时长来看,说明此次冒烟时间并不短,方壳电池没有软包电池那么大的张力,也许就自燃了。从这里能看出软包电池的好处,毕竟冒烟比直接烧掉损失少得多。(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看待领克新能源车第一起自燃?

2. 北汽、广汽新能源领衔20起自燃起火,如何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锂电池燃烧导致电动车自燃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到2020年,氢云链从公开信息统计到,共有20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了。其中广汽新能源、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各有2起自燃事故。

特别是进入8月份,自燃事件频发,涉及车型包括广汽新能源AionS、众泰E200、北汽新能源EX、吉利领克新能源车等均有相关自燃事故爆出。当然,如今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已不再鲜见,而消费者对“原来这辆车是可能会自己烧起来的”这件事情已经充分了解,心理预期管理好了,自然就见怪不怪。
不过,锂电池汽车一旦发生热失控,整个电池组能够释放出的能量是惊人的。据悉,由100节带电量100Ah的电芯组成的电池组,失控能量达到240000000J,约合57公斤TNT炸药。

而导致电动汽车自燃的直接原因就是锂电池的热失控,被称为电动汽车安全的“幕后黑手”。
而对于如何避免热失控?氢云链认为引起它的诱因是多元的,为此需要做出多重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热失控的发生。从技术方面来看,就涉及到了电芯的设计和生产、电池管理BMS算法开发、电池包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这里就不用全部展开讲,过于庞杂。

目前已经国内车企已经做了措施来避免,比如改善电池包的框架设计,如降低电池包振动、防火层阻隔、加装钢板、防水防尘等等。
最后,氢云链提醒各位车主朋友,在进入夏季之后,气温升高。不仅电动车,燃油车也都进入了自燃高发季,车主们在停车时,尽量将车辆停放在阴凉处,并且车内不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发危险事故。消防部门提醒,夏季高温天气,日常要注意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在遇到突发事情时,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撤离现场等待救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北汽新能源自燃频发,老牌车企如何自救?

北汽新能源再现自燃
日前,有网友曝料称,一辆北汽EX360电动车,在雪地发生了自燃起火,所幸消防人员很快到场,没有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据现场目击网友介绍,自燃起火时,这辆车正在充电。
从网络上曝光的图片来看,这辆自燃电动车的明火已经被扑灭,自燃车辆的车身已经被侧翻了过来,整个车身底盘都有明显被烧过的痕迹。据悉,在自燃事故发生之后,有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达到现场,将车身电池拆走。当前,这辆车的自燃起火原因还没有对外公布。

据悉,北汽EX 360电动车,搭载容量为48kWh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318km的一辆小型纯电动SUV。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北汽新能源汽车上一次发生自燃事故还不到一个月。11月23日,一辆北汽新能源汽车在湖南街头自燃,发生自燃的地方位于车辆的前部。
不仅如此,北汽电动车今年已经被曝光了数起电动车自燃起火事故。据悉,8月20日,一辆北汽EX360电动车在福建三明市的充电站冒烟并起火,在消防员用水枪降温时发生了剧烈爆炸。短短一周后,8月27日,在长沙街头一辆北汽新能源EU500纯电动汽车再次在大街上自燃,车辆的机舱和乘员舱被彻底烧毁。同日,在长沙街头,也有一辆北汽EU5,发生了起火事故,整车被烧成空壳。11月6日,江西萍乡高铁站长运停车场,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起火爆炸。11月23日,在湖南街头再次发生自燃。

如此密集的自燃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据媒体报道,截止去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为381万辆,2019年5—12月有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例为113起,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电动车里面有一辆会自燃;截止到2020年8月,北汽新能源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50万辆,单周三辆的成绩,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会自燃6辆,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之多。
自燃固然是概率事件,并且根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观点来看,燃油汽车发生自燃的概率大约是小于万分之二,是电动车的五倍。然而,尽管无论燃油还是电动车的自燃都无法彻底避免,频频自燃的北汽新能源表现还是过于“极端”了。
面对现状北汽如何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汽车作为最早发展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初期凭借国家政府补贴,把现有燃油车壳直接“油改电”,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先头兵,加上背靠北京市大市场,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非常可观。根据销量统计,2017年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10.3万辆,2018年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06万辆,基本保持月销超万辆的平均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开始,北汽新能源销量出现断层式下滑,前9月累计销量仅20186辆,同比下跌78.57%。这个数据甚至比不上2019年6月份单月销量。
面对此现状,汽车分析师张翔对中车网表示,首先是因为北汽新能源的车偏低端,消费者多以分时租赁、网约车公司为主,这部分消费者通过购买北汽新能源后可以申请高额的补贴,进而压低投入成本。但是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补贴提高,购买北汽新能源已达不到申领补贴的要求。其次,北汽新能汽车销量暴跌和企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生产策略有关。据悉,北汽新能源不仅没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甚至B级车等方面进行开发。另外,加上近期频发的质量问题也导致了大部分消费者对北汽新能源品牌失去了信心,C端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如今北汽新能源汽车一方面销量出现暴跌,另一方面又频发爆炸等质量问题。面对如此困境,张翔认为,北汽新能源除了学会创新,设计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外,更重要的加强自身实力,严格把控质量。这样或许才是老牌新能源企业的自救之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汽新能源自燃频发,老牌车企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