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原因,机制和作用

2024-05-15

1. 中央银行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原因,机制和作用

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原因,大部分企业资金面紧张,外资撤离导致外汇占款减少,CPI回落等等等等,总之就是流动性趋向不足,资金面有些紧张了.
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机制,就是把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的一部分,下放给银行,让银行可支配的资金多一些.
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作用,让商业银行可支配的资金多一些,使市场上的流动性会宽松一些.

中央银行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原因,机制和作用

2. 2015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什么影响

  肯定是有影响的,具体如下:
  此次央行在2015年年初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央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刺激贷款,刺激经济增长。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P2P来说,这会对P2P行业多少有些影响,但是P2P网贷正在迅猛发展,看似央行动作很大,但对于成长中的P2P行业来说难以造成冲击与震动,普通大众在选择贷款时候是仍旧有很大的自主性。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对实体经济进行刺激,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告一段落,银根放松。
  

3.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对股市造成怎样的影响?

短期来看,会对股市造成负面冲击,很简单,市场上资金少了!
长期来看,国内通胀已经长期被人为统计低了,反映在基本消费层面,就是物价上涨传导机制被人为掩盖,导致很多应该反映在股市中的因素被少数人控制,一但被打开,会造成股票名义价格的还原,直观反映是股价上涨,但单位价值的含金量降低了,就是股票通胀。
对于资本市场的股票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利空的消息,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不好的消息,导致对股票投资下降。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就比以前多了,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就减少,流进股市的钱就会减少,股市就不会那么活跃了。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对股市造成怎样的影响?

4.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呢?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对股市影响:流入股市的资金总量会上升一些。一,首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银行用来放贷的钱变多了,银行的贷款额度增加了,今后我们申请贷款会更容易。   我们知道,现在银行采取的是紧缩的贷款政策,特别是在房贷方面,很多银行都在缩紧房贷额度,很多人也因此申请不到房贷,影响正常的买房。  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的贷款额度增加了,房贷的申请难度应该会有所下降,虽然不保证房贷利率会下降,但至少可以减缓房贷利率上浮的速度。   其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下降。我们知道,之前因为很多银行都出现了额度不够用的情况,所以各大银行都在拉存款,也适当的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二,随着央行的降准,银行额度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为了降低资金成本,银行很可能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最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也是重大利好的消息,从历次降准后的表现看,降准后股市第二天一般都以高开回应。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准会让更多社会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央行降准会向市场投放大量资金,在杠杆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促使股票市场成交量活跃;第二,降准对银行业的影响。降准让银行降低了资金成本,有更多的资金发放贷款,银行有更多的机会赚取利润;第三,降准对股票市场证券板块的影响。央行降准会提振投资者看涨股市的信心,股市交易活跃,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增加。

5.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有什么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边际效果将日益明显
  在1月份CPI低于预期且控制新增货币和信贷增速初见成效情况下,市场部分人士预测短期货币政策不会再有大的动作,但令他们意外的是,央行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也因此再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这一举动表明,央行预防春节后银行产生放贷冲动,抑制货币增速过快增长态度坚决,而这将有利于政策效果的实现。

  控制流动性压力仍大

  虽然1 月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但从媒体报道数家银行2月信贷额度在两天内用完,可见当前信贷增长压力依旧很大,这也使得央行不敢放松对于银行的流动性控制。

  节后随着大规模资金返回银行,银行间市场重归流动性充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Shibor一周市场利率从8.0%以上的高位回落至2.79%左右,接近历史平均水平。按照央行历年春节后的公开市场操作惯例,应该回笼这些货币,即便是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09年也不例外,该年春节后第一周央行就回笼了1040亿元。但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过程却遇到了一个"麻烦",使得回笼货币的目标难以实现,那就是央票一级市场收益率和二级收益率差距过大,如即便央行节后逐渐提高了央票发行利率,但3月和1年期央票收益率仍与二级市场收益率差30和47个基点。在此情况下,央行很难不顾成本地大规模发行票据以回笼货币,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节后回笼目标难以实现,如节后两周出现了净投放1330亿元,而未来央行还面临更大的回笼货币压力,如2、3月份央行净投放规模达到3630亿元和6870亿元。

  这种压力使得央行不得不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一方面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冲2月份形成的3630亿元市场净投放,达到减弱银行放贷冲动的目的。

  而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除了缩减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抑制银行放贷冲动外,还有减弱货币增速的意图。从当前来看,虽然1月M2增速同比增长17.2%,比上年末低2.5个百分点。但是仍与央行年初确定的16%目标有一定距离,央行未来仍面临较大的货币控制压力。由于社会通胀预期水平较高,今年1月份现金新增量达到惊人的13472亿元,现金存量同比增加42.5%,这就意味着包含了现金范畴的基础货币增速也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央行为了控制货币增速,就不得不抑制货币乘数,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控制货币乘数比较好的手段。

  "提准"效果日益明显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越来越高,其政策边际效果将会比以前更加明显。2009年12月银行系统超储率高达3.13%,而去年12月超储率只有2%,其中大型银行超储率已经回落到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0.9%,在超储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央行1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动作就触发了银行间市场较大的波动,如一些1月份放贷较猛的银行由于对流动性压力估计不足,最后只能通过匆忙卖出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以上交存款准备金,由此造成1月中下旬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

  目前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至于产生1月份那样大的震动,因为银行春节后通常会释放出的大约0.5%水平的超储率有助于银行应付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且2月份外汇占款增量增加有助改善银行的流动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会促使银行谨慎运用资产,这在热钱流出新兴市场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推升银行间市场利率逐步上行,而当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之后,银行就不得不提高贷款上浮程度,从而起到抑制信贷需求的作用。这样的边际作用点正逐渐来临,如当前对贷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Shibor一年期利率已达到4.45%,与2008年政策紧缩期的最高点4.7%已经相距不远了,这意味着央行未来只需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2次,或再配合加息1-2次,就可以比较有效地实现抑制银行信贷增速的目的,这个时期大概会出现在今年4月份左右,而在信贷整体增速得到逐步控制后,央行对所有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就会随之大大下降,而可以采取针对那些信贷增长仍然较快的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http://www.tradehn.com/news/news.aspx?id=177225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有什么影响。

6. 中国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即降低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一、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二、功能作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存款准备金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7.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抑制通胀有什么实在性作用没?

通货膨胀——潜伏至显现
通货膨胀是指当一个经济体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温和的通过货膨胀(物价上升在10%以下)是允许存在的,但是较高的温和通胀往往会存在着虚拟或泡沫经济。过度需求和较高的就业
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无一幸免。给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看到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外贸企业)呈现规模化倒闭,大量人口失业。全球经济体可谓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全球市场岌岌可危、需求低迷的局面下,国务院在2008年11月初提出规模为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计划,年底前将先行安排1000亿元。旨在刺激经济、提振内需,恢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我们从历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第三季度以前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稳中有升并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一片欣欣向荣,主要表现在贸易和GDP增长。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显现以来至2009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处于下滑状态且仅有5%左右。4万亿的救市资金政策出台后可谓立竿见影,在2010年第一季度末,GDP增速高达15%。当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处于经济萧条甚至停滞的局面,中国经济发展却早已独占鳌头。在2010末公布的统计数据中,201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经济数据,日本2010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万亿美元,中国GDP为5.879万亿美元,中国首次在全年的基础上超越日本,两国GDP相差约4050亿美元。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数度惊人,有专家预测若干年后中国必将是全球的第一经济大国。
历年来的经济数据我们看到了喜人的一面,但是能否做常胜将军,很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考虑。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都处于极度虚弱状态,经济快速回暖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位居第二也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四万亿的救市资金。我们说经济为背后的是复苏,复苏带来的必然是通胀。08年金融危机,在上半年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以及向大型企业背景下,整个经济体制陷入瘫痪的局面,防止经济衰退,解决就业问题务必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对外公布“4万亿”规划时,首先强调了“出手要快”和“出拳要重”。 2010年3月有数据显示,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55%,想想这是多么庞大而不可估量的数字,可以想象能促进多少需求,为我们强大的GDP做出多少贡献?
第三,美国和部分欧州国家危机后经济体是满目疮痍,急于复苏政府必然会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和扩张财政政策,刺激居民消费,必然会增大外部需求,而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又是欧美等国,推理出短期内GDP上涨于情于理。
金融危机过后带来的确实是难以抵制的通货膨胀。中国至2010以来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20.25%,创历年来新高;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频繁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抗通胀
2011年4月16日早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记者见面会表示:央行将继续努力努力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还未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欧洲,面临欧元区通胀“高压”和区内国家债务危机加重的两难处境,欧洲央行坚决选择了近三年来首次加息。这些都表明通胀的仍然是经济发展不可小视的经济指标。
就目前有专家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第一,流动性泛滥;第二,成本推动型;第三,外部输入型。
关于流动性泛滥,有点可疑确定不是可靠谱,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2月流通中现金(M0)数量为44800亿元,与一月相比较环比下降5.29%,二月环比下降18.59%,但居民居名消费价格指数(CPI)截止2011年3月同比增长5.40%创近32个月来的新高,城市和农村分别同比增长5.20%、5.90%。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多次加息和调准后,且流动性同期有明显缩小,CPI依然创出新高。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性并不存在泛滥。
在成本推动型的理由下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论据。我们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工资或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今年CPI屡创近三年新高,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物价上涨过快。今年年初我们看到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都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的格局,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可没有慈善的企业,必然将成本提高转嫁到物价上……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变化可以看到,PPI指数今年二月和三月分别同比上涨7.20%、7.30%,创近两年新高。企业生产的中间价提高,相应物价都会有所表现。物价上涨会相应增加企业投资欲望(预期更高的物价),增加企业的存货,需要资金来源投入生产,近期的新增贷数据显示2011年3月额度6794亿元,同比上涨33.03%,而二月份额度5356亿元,同比下降23.50%,企业贷款有理由增加相应投入生产的需求。
外部输入型通胀。经济学家一直强调国际收支平衡,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大国在贸易这一块经常呈现入不敷出的态势,然而中国至2004年以来的巨大的贸易顺差,引来世界各国的热议。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0日报道,奥巴马在2008年10月29日公布的致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信中称:“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奥巴马表示,他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再者在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决定对中国出口轮胎加征35%关税,也可以说是遏止中国对轮胎的出口,保护本国民众就业。危机后的美国、欧洲等国在面临复苏之际,会刺激中国出口增加,出口会增加本国产品和本国货币的需求,外汇的大量储备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自尼克松政府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28年的一盎司黄金对35美元官家从此被打破,2011年4月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一盎司黄金=1500美元),外围环境中都有严重通胀反应。
中国政府从2008年起在进出口政策中鼓励进口,在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现贸易逆差10.2亿美元,六年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此次的贸易逆差也是在预料之中,紧缩政策频繁出台,大宗商品持续走高,日本地震短期同样会减少对中国的进口等原因,当然人民币对于这次逆差“贡献”是决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以下一些观点同样支持CPI居高不下:首先,基本工资提高必然会带动短期内的交易性动机增加,需求会更加多样化;近期个税起征有望上调至3000元,短期内仍然会有促进需求的增加。其次,随着通胀加剧,物价上涨,出口持续减少,货币紧缩政策出台,大量国外“热钱”涌入,进一步扩大CPI持续走高。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不断出新的房价调控政策,这样大家都在期待房价下降,一部分炒房资金流出,开始进行性的投资或消费,进一步促进CPI不断攀升。
后期通胀将如演变呢?
第一点,通胀如果没有有效得到遏制,企业最总将上升成本间接转嫁到物价上,物价上涨在同比物价水平下,工资相比同期(实际工资)增长物价水平近乎没有提高,只是促使更高物价水平下市场环境;从整个市场来说,一个行业的工资上涨,必然会引起其他行业工资上涨,进而出现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如次此周而复始,必然引起恶性通胀。
第二点,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来看通胀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失业率下降,但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迟早会一致。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是通货膨胀不断上升。近期扩张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出现滞涨,央行不断紧缩货币政策通胀压力依然很重,后期预期紧缩的政策仍将持续。
第三点,什么时候没有炒作题材,通胀或许才会消除。炒作或许是一些人地喜好,我们看到炒作大蒜,葱,食盐等。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房价至2008以来持续走高,从销售价格指数中可以看到2008年11月86.5的低谷,攀升至2010年5月112.40历史性高点。房价大涨无疑是通胀的罪魁祸首,他不仅导致了钢铁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而且“拍”出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通知》,涵盖这些产能过剩行业。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土地交易信息显示,5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土地553宗,同比增加73%;成交土地面积268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9%。超过三分之一的住宅用地超出底价成交,平均溢价达56%。上周全国2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住宅类地块36宗,环比增加600%,成交土地面积25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33%。其中,有5宗地块溢价水平超过100%,有11宗地块溢价水平超过50%,有20宗地块溢价不到50%成交。2009年6月30日,仅280121平方米,中化方兴 以40.6亿的天价“夺魁”。天价地王们不断刷新地价,究竟喻意何在?开发商成本提高再次转嫁到房价里,炒房团同时借力炒作哄抬房价,开盘空的局面,表现出需求大于供给市场格局,完全背离了自由市场机制。当房价持续高出真正需求人们承受范围内,政府出台一系列房产调控打压政策,房价才得以保持在稳中有升的态势。后期的发展中,房价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继续上行的空间仍然存在。(一)、商品房供需后期主要看刚性需求者(能付得起高额房价的人,需要找“丈母娘”的人),只要这些人不“需要”房或市场达到饱和,此刻房价降的趋势才得以体现;(二)、处在衰退性的人口的中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购房需求后期必然会降低,人人有房的居局面终有一天会实现;(三)、土地供应面积长期处于锐减趋势,可投资性较差。
当物价上涨在人们心中定性时,降低物价难度必然会加大——通胀简单,降低通胀难。解决经济问题更多靠的是大家,政府仅仅是带头作用。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抑制通胀有什么实在性作用没?

8.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股会涨吗?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股会涨。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成本会下降,银行的利润会增加,利润增加,就会对银行类股票需求增加,价格自然也会上涨了。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