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南那么多山被穿了一个“洞”呢?

2024-05-17

1. 为什么湖南那么多山被穿了一个“洞”呢?

张家界天门洞、南天门茶陵日月岩,崀山天生桥,飞天山穿坦……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后面都隐藏着一种相似的景观——山体之中,一洞(或几个洞)穿“心”这属于什么地貌景观?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种景观呢?
全中国最出名的“天门山”其实是喀斯特穿洞景观我国的“ 天门山”遍布大江南北这些天门山的得名往往取自“ 两山相望如门”的山势真正在山上门洞大开“天门 ”之名神形兼备的恐怕就只有张家界天门山了。

张家界天门山,海拔1518.6米,天门洞就位于其上海拔1260米处。洞高131.5米,宽37米,深98米,置身其中,只觉洞若通天。摄影/姚本荣天门山是一座四周绝壁的孤山海拔1518.6 米“ 天门”位于海拔1260 米处高悬于半山之上置身其中,只觉洞若通天不过在地质地理学家眼里天门洞只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穿洞而已所谓穿洞,指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其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者在喀斯特地貌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天门山孤峰高耸天门洞临空独尊所以才备受推崇。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距离天门山直线距离大约10公里外的七星山山脉,在一座山巅之上也有一个大洞。据张家界山地救援队魏贤彪测量,这个洞高87米,宽43米,洞顶厚度75米,当地人称其为“小天门”。不论是“天门”还是“小天门”,这种穿山而过、两端透光的洞,在地貌学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穿洞。而且在湖南,或大或小的穿洞景观可以说是非常常见。
对于天门山穿洞的形成地质学家覃功炯是这样解释的:天门山碳酸盐岩层厚且比较纯净历经溶蚀的时间长,而且这一带年降水量大平均达1700毫米天门山上裂隙十分发育沿这些裂隙发育形成了古老的洞穴系统。之后由于地壳局部抬升天门山被抬高,形成了孤山独立的姿态其上的洞穴也随之被抬升在此过程中洞道历经多次崩塌残余部分越来越少就形成了穿洞。
张家界的另一个“天门”,让我学会了一个新概念——“假喀斯特”
张家界的“天门”并非只有天门山一处在黄石寨还有一处名为“南天门”的景观。“南天门”也是穿洞吗?是的,不过它不是喀斯特穿洞,而是一个石英砂岩穿洞。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假喀斯特”。
凡是地貌形态很像喀斯特地貌但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的我们就叫它“假喀斯特”。喀斯特作用的基本原理在于存在着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弱碳酸和碳酸盐岩之间的化学反应,但假喀斯特基本没有化学反应。打个比方,水对碳酸盐岩的侵蚀像水把岩石的一部分给“化”掉了,而假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侵蚀就像用水做的刀斧在切割琢磨,是纯力气活。

还有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天下第一桥”也是一个石英砂岩穿洞。是流水沿节理溯源侵蚀,崩塌而成的天生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穿洞。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的天生桥和穿洞的主要区别是残留顶板的宽度、跨度和顶板上方的地貌形态天生桥顶板跨度不小于宽度顶板上部的地形相对平坦,否则应为穿洞穿岩、穿坦,老百姓早已用生动的语言给丹霞穿洞起了名字湖南最有特色的地貌当属喀斯特地貌、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和石英砂岩地貌中都有穿洞景观
那么在丹霞地貌中是否也有呢?
丹霞地貌学家黄进认为若丹霞岩墙较软的岩层在同一位置两侧都风化形成了凹坑就可能把山体或岩墙蚀穿,形成穿洞。

在郴州飞天山,同一段丹霞山体上,崖体较厚的东侧一个洞穴还处于额状洞阶段,是为黑坦;在最薄的西侧,崖体已经被从两端穿透,形成了天生桥,是为飞天山穿坦。

穿心寨双穿洞,像手拉手的母子,又像在接吻的情侣。
在慈利县高桥镇穿心寨的一处高山上,一大一小呈倒葫芦形的两个穿洞,把一段山岩分隔成了两部分,形似母子手拉手依偎在一起,又像一对正在接吻的情侣。据专家介绍这是形成于碳酸盐岩上的穿洞,可能是溶洞系统中双层洞道崩塌之后的残余。
漫长的地质发育过程就这样被浓缩着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这真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印记是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中难得的证据。

为什么湖南那么多山被穿了一个“洞”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