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2024-05-14

1.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力量,也承担了比苏联更大的经济压力。大家都知道苏联和美国当年都是超级大国,苏联为了和国家竞争,就非常重视军事的发展,但是忽视了经济的发展,最后经济支撑不了军事的发展,最终解体。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很多的东西,也继承了苏联的问题,经济就是最大的问题。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建立的时候,害怕俄罗斯再次成为第二个苏联,所以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了很多的限制,俄罗斯在建立的时候真的是内外交困。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产生了更大的危机,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在下降,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后来俄罗斯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发展国家经济的道路,就是把自己国家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出口给其他国家。就算是曾经的老对手美国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自己也是很缺少石油,也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的经济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终于走出了困境,现在也是一个经济大国。

但是在新的时代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又遇到了瓶颈,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能一直都有。于是很多的国家都在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石油,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来代替石油,作为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命脉,俄罗斯经济上的优势正在消失,如果没够新的发展,俄罗斯将会再次陷入困境。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2. 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前苏联解体,具体点

1.体制僵化导致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生活长期停滞不前!
2.苏共权贵阶级导致的腐败盛行,失去民心!
3.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被野心家及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并非我们教科书宣传的西方和平演变,美国没那么大的本事!
1占50%,2占30,3占20%
至于为什么苏联解体后位高权重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利益?
建议你看视频:苏共亡党历史教训
就明白了,民主化进程中的各政党头头,以及社会各界精英是前苏共党员的比例高达86%
他们利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改革和私有化用合法手段把以前的灰色收入洗白

3.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答案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它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货币政策是怎样的。

  2010年7月5日 登载西班牙《起义报》埃得蒙多·法亚纳斯·埃斯库埃尔的文章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特转介如下:

  苏联解体、俄国成立即将满十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很难控制的过程,意味着巨大的分裂。一个庞大的帝国陨落了,俄罗斯则在混乱中崛起。苏联解体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混乱。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入了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  
  为建设新自由主义模式,俄罗斯提出对原苏联国有企业实行完全私有化。这个私有化过程是对国家财富前所未有、厚颜无耻的大抢劫,黑帮犯罪分子以极低的成本对各个产业、对全球最盈利的石油、天然气和钢铁企业实行了经济控制。 
  经过一番私人抢劫,俄罗斯国家拥有不到10%的资产,导致对生产系统的刺激变得更加困难。由此也为俄罗斯千万富翁的产生创造了可能,而大部分俄罗斯民众则陷入了比苏联时期恶劣许多的生活水平中。俄罗斯是世界上富翁人数最多 的国家之一,1991年俄罗斯10%的最富有者与10%的最贫穷者之间的收入比是4:1,而到2010年,为一对比差距扩大为41:1。  
  俄罗斯已成为全球第十大强国。但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到1万亿欧元,排在西班牙之后。俄罗斯食品供应上丧失了独立性,50%的食品依赖进口,很多耕地已经不再种植庄稼。相比1991年,2009年俄罗斯人消费的热量减少三分之一,消费的牛奶减半。  
  资本主义制度国家要正常运行,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的存在是必需且至关重要的,而俄罗斯这方面却有欠缺。俄罗斯也 没有保护和鼓励企业家投资的相关法律。2006年实际平均工资、人均收入、养老金、学生奖学金等等都比1991年下降了不少。  .

  因为公共卫生条件不断恶化,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缺乏,从1991年开始,俄罗斯开始面对严重的人口危机。1993年俄罗斯的人口为1.489亿,而2009年俄罗斯的人口只有1.419亿。俄罗斯人口机构的调研预计,2008至2025年人口还将减少1100万。  
  俄罗斯人口老化也非常严重。目前超过17%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但更严重的是,有1250万俄罗斯人没有劳动力,还有600万人吸毒,大街上的流浪儿童超过400万,儿童入学率只有25%。
  俄罗斯科学院妇科中心的报告显示,俄罗斯人口的死亡率比出生率高1.5倍,生育率也明显不足,平均每个妇女只生育1.49个孩子,低于世界1.6个孩子的生育水平。70%的俄罗斯儿童出生时患有疾病,18%的育龄妇女没有生育能力。  
  俄罗斯的社保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009年俄罗斯用于社保方面的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5%,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 的投入为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10%。 
  俄罗斯人的身高也减了 1.5厘米 ,参军的青年15%的人营养不良。社会真实失业率在25%上下。  
  这些数据无不显示俄罗斯社会生活水平的下降。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从社会主义模式向资本主义模式转变给俄罗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  
  危机中总是有人输有人赢。少数俄罗斯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利益,因为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聚敛了大量财富,还有无数人的利益则遭到损害。”
  这篇出自西方报纸的文章,作者试图对苏联解体后近二十年的历史做出了总括。它赞扬苏联解体,俄罗斯最终投入新自由主义怀抱“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但也直率地承认:“从社会主义模式向资本主义模式转变给俄罗斯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在私有化的过程中,黑帮犯罪分子对国有财富进行“前所未有、厚颜无耻的大抢劫”,造就了一个个俄罗斯的千万富翁;俄罗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1991年俄罗斯10%的最富有者与10%的最贫穷者之间的收入比是4:1,而到2010年,为一对比差距扩大为41:1” ;“而大部分俄罗斯民众则陷入了比苏联时期恶劣许多的生活水平中”,等等。  
  苏联如此,东欧国家亦复如此。
  我们不是常讲,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长期的全面的实践标准判明了什么呢?难道不是雄辩地判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提出的,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真理?难道不是不容分辩判明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还存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预见性和真理性?   
  在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中,那些逆历史规律而动的人,也可以得逞于一时,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天堂”,但终究只落得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叛徒的可耻下场!   
  历史是一面镜子。

5.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苏联解体之后,尽管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国力的四分之三,但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不好的变化。当时的俄罗斯经济停滞之余,陷入衰退,国民的生活水平严重倒退,国力迅速下降,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当时的俄罗斯真的非常凄惨,最艰难的几年,国际社会称俄罗斯为“国际乞丐”。

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他选择的路线是全盘西化,做法是采用“休克疗法”,希望以短期的剧痛,使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切底告别过去,迅速进入资本主义。叶利钦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彻底的让俄罗斯当时的经济陷入“死地”,“后生”却没有到来。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是非常恶劣的,俄罗斯人民,绝大部分都陷入困境,朝不保夕。

苏联解体,俄罗斯接手的其实是苏联的烂摊子,国力本来就差。当时的俄罗斯的GDP,仅仅是美国的零头。那个时候的俄罗斯想吃饱饭都非常困难。俄罗斯的工业体系更是七零八落,失去了生产能力。例如俄罗斯的造船业和航空业,大部分基地在乌克兰,刚解体的那几年,俄罗斯完全没有制造大型军舰的能力,也没有制造飞机的能力,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俄罗斯的国力。

直到今天,普京大帝都在收拾叶利钦当时搞出来的烂摊子。普京为此已经奋斗了20年,离婚后连老婆都没有时间去找。相对而言,普京还是不错的,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比叶利钦时代好了很多,在国际上,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某些区域还敢跟美国对着干。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俄罗斯是苏联的最大继承国。而苏联曾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但实力和地位以及内政外交上都不能与苏联相媲美。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和对外政策逐步趋向独立自主,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并日益呈现出重振大国雄风的趋势。
    俄罗斯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且具有极为丰富的的自然资源,不仅在独联体内位居老大,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属大国行列。苏联解体前的争权夺霸,在一定程度上或大或小的拖垮了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和发展俄罗斯的国家综合实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措略的实施程度以及外交策略是评价国家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先采取了1991年由叶利钦在第五次人代会上提出的“休克疗法”式的经济改革方案。其措施主要有:第一,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紧缩财政,压缩基本建设和集中投资;增加财政收入,实行强硬的税收政策。紧缩信资,控制通货膨胀,硬性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第二,实行经济自由化,转变整个经济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的取消经济管制,给经济主体以充分的经济自由。第三,迅速实现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这是“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休克疗法”的实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它使俄罗斯在1993年底就基本形成了市场价格体系,私有化也基本完成。同时,它摧毁了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使罗斯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不可逆转。
再是俄罗斯在经济调整与复苏方面所做的许多努力。1993年12月切尔诺梅尔金就任总理后,明确表示前政府确定的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改革总方针,继续深化改革,但同时又表示必须对改革策略做灵活的修正和补充,并开始逐渐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第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财政稳定政策。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对物价、税收、外汇以及战略原料和能源出口的监督,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第二,实行经济结构改革。鼓励投资,重点支持农业、能源和有竞争力的企业,有选择的使某些企业非国有化。第三,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降低个人所得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社会保障拨款,提高退休金和工资。第四,积极调整对外经贸政策。变消极为主动争取合作,鼓励外国投资。同时积极拓展对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同世界经济接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
    步入21新世纪,普京当选为总统,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任职,为了恢复和振兴俄罗斯经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提倡走“第三条道路”,将市场经济与俄罗斯的现实相结合,探索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扩大消费需求,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这一届政府的努力下,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阶段。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独立后起政治体制转轨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西方式的多党会议民主制度。俄罗斯的国家政体为总统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俄罗斯“总统集权制”的确立对稳定国内局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国内政治生活开始走上法制轨道。普京执政奉行顺乎民心的“强国富民”路线,对俄罗斯的政治体质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采取了有力措施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第一,改革和加强了联邦制,建立联邦区并任命总统驻联邦区代表。第二,改革联邦委员会,改变杜马代表的产生方式。第三,整顿联邦法律秩序纪律。第四,重点打击有严重犯罪行为的金融、工业和媒体寡头势力,是国家政权重新“国有化”。第五,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基础。第六,普京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势力等极端势力,加强对车臣等地的综合治理,巩固国家的统一。
    外交方面,人们常说,外交的主旨就是维护一国在国际上的利益。然而,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都不是凭借其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而是有赖于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国家利益是一个变量,是随着力量的消长、获取利益手段的增减、外部形势的状态而变化的。俄罗斯独立后在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过程,经历了从向西方的“一边倒”到“双头鹰”式全方位外交的转变。
    1】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独立初期,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为国家指定的对外战略目标是积极争取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支持和帮助俄罗斯实现制度的变更,全面加入西方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采取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力求与西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和结成“盟友”关系。与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谋求西方提供的直接经济援助和投资,在外交上做出低姿态,在制裁伊拉克等一些国际重大热点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大大减少对印度的支援并先后取消对朝鲜的各种援助。
    2】“双鹰头”式的全方位外交政策。1993年叶利钦提出俄罗斯“应像它国旗上的双头鹰那样,一头看西方,,一头看东方”,“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东方保持利益的均衡”。1993年俄罗斯出台《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基本原则》,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年底叶利钦向后访问韩国和中国;1994年提出“恢复强大的俄罗斯”的外交原则,明确“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的核心内容和和总体政策目标;1996年普里马科夫担任外交部长,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多极世界论”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指导思想。1997年叶利钦签署《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提出了“加强作为大国的俄罗斯在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得到确立。
新世纪初始,普京上任,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明确了新世纪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建立国际体系,发展国际安全合作,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尊重人权和人身自由,确定外交活动的优先地区。这是建立在集成基础上的创新,从俄罗斯国力出发以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复兴国家为目标,使得俄罗斯大国形象得到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俄罗斯的对外关系和外交实践:加强对独联体的控制;外交重点放在欧洲;重视改善俄美关系;积极发展与亚洲主要国家的友好关系,首先是中国和印度;积极参与以国际组织为舞台的多边外交行动。
    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实行普京制定的发展战略。在外交上呈现出以往不同的强势特点。俄罗斯采取出兵格鲁吉亚等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主动行动,全方位务实外交,加强与独联体国家、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关系。同时普京出任总理,“梅普组合”不仅使普京担任总统8年的全方位外交方针得以延续,而且更加强调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外交主动性。在日益上升的国力支持下,俄罗斯目前有能力针对北约东扩、美国在东欧国家部署反导基地等采取强硬反击。俄罗斯08年外交主动性表现在:加强军事外交;欧洲经济安全问题上,提出新安全观;加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关注。
    俄罗斯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使得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得到大为提升,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最近几年里,俄罗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即是一国经济成长的结果,也是培育成熟社会的动力。因此,融入世界主流经济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将促使俄罗斯更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改革。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外交的拓展,俄罗斯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苏俄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转而利用市场、商品、外贸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首先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就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借鉴这些宝贵经验,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苏俄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8. 概述二战后苏联经济政策改革历程,并谈谈你的看法

  苏联的改革分为列林、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戈尔巴乔夫五个阶段;
  1。列宁时期:此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俄国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革命,所以为了保证军事上的胜利,此时并没有实际改善农民阶级的现状,实行余粮收集制度,排斥商品交换和市场 在后期1921年爆发了水兵起义,列宁看到了如果不改变政策,政权必然被倾覆,所以制定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开始用商品和市场来发展经济。结果;苏联红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成功的驱逐和打败了外国干涉军,成功的镇压了本国反对势力。同时在初期由于列宁的正确抉择,避免了德国的打击,赢得了时间。在此期间内俄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后期用商品交换和市场来发展经济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开始复苏并迅速增长,余粮收集制度随着战争的结束也随之被取消,农民可以用自己剩余的粮食到市场上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时也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提高。客观上为斯大林实行五年计划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最重要还是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斯大林时期:此时斯大林时期:此时经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俄国无论从农业产值还是生产力上都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所以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实行几个五年计划,正巧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1929-193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客观上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次经济危机(虽然在列宁时期帝国主义以武力扼杀苏维埃政权遭到失败,但他们还是对苏联采取经济封锁,妄图摧毁它)列宁和斯大林都在重用资本家,他们用高薪从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挖掘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工程师,熟练工人等,用他们迅速得建立起苏联第一批工业,并且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放松了对进出口货物的检查力度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苏联得到了一批非常重要且先进的机器设备,同时,国内也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悬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再加上斯大林经过大清洗运动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直接影响,苏联在1929年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在短期内迅速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实力大幅增加,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形结果:苏联顺林度过最危难的时刻,突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在短期内迅速的将苏联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应看到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在以后将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强制的将整村整村的农奴化为人民公社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3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通过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迅速恢复了经济,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原地打转并没有解决苏联所面临的问题,一上台就全面否定斯大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盲目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对苏联的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附:  赫鲁晓夫
  内容:1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施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开垦荒地,开展的规模种植玉米运动。2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消极: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领域)
  内容:1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场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影响: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到八十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全面失败。
  戈尔巴乔夫
  内容;1经济: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加快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3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影响:经济滑坡,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