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2024-05-13

1.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 ,社会资源的 管理 就显得尤为重要。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做以下研究(经济学十大原理分为一下三类):
   关键词: 资源 稀缺性 管理 决策 交易 
   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关键词: 决策 
   为了得到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关键词: 决策 取舍 效率 平等 蛋糕 大小 
   上大学的成本如果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起来的话就会存在两个问题。
   一种东西的 机会成本 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关键词: 机会成本 时间 放弃 
    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灰色地带)。
   经济学家用 边际变动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 微小增量调整。 记住, “边际”指“边缘” ,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 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 边际利益 与 边际成本 来做出决策。
   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高于水。原因是 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 。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关键词: 理性人 目标 边际变动 边际成本 边际利润 
    激励 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 惩罚或奖励 的预期。人们对激励做出的反应,其余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
   市场上的高价格提供了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多生产的激励。
   政府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
   从汽车安全的分析看出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 直接影响 ,而且还应考虑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 激励 政策 行为 
   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同时,经济中每个家庭都在与所有其他家庭相竞争,但又不能隔离其他家庭,因为有些事物或物品,需要其他家庭提供,因此,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在世界经济中即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关键词: 贸易 竞争 擅长 对手 伙伴 
   在一个 市场经济 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些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价格和利己**引导着它们的决策。
   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制资源的经济 
   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物品与劳务的许多买者和卖者,而所有人 主要关心自己的福利 。尽管市场中存在的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事实已经证明, 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股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这只“无形的手”如何施展魔法。 
    价格 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在任何市场上,当买者(卖者)决定需要(供应)多少时,他们都紧盯价格。作为买卖者决策的结果, 市场价格既能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斯密的重点观点是, 价格会自发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结果,该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实现整个社会股利最大化。 
   斯密的观点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情况自发调整时,它就 限制 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能力。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 是提高我们对政府政策的适当作用与范围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的原因:
    效率目标 ,有时看不见的手有时会 市场失灵 ,造成市场失灵的可能原因是:
    平等目标 ,即使看不见的手带来了有效率的产出,它也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巨大的不对称。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其报酬。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物、体面的衣服和充足的医疗。根据某种政治哲学,这种不平等要求政府进行干预。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关键词: 产权 市场失灵 外部性 市场势力 效率目标 平等目标 
   我们从 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 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
    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 物价总水平 的上升。
    由于高通货膨胀会让社会付出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 货币量的增长。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最终的取舍: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 是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如 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2.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3.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望采纳,谢谢。

经济学十大原理

4.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5.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美国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8年。

《经济学原理》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于书中始末,并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消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该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1]

《经济学原理》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定位;该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经济学著作卖价和畅销数量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你想更深的了解和学习,希望你能对这本书多多研究和学习。

经济学原理

6.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详解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 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 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2014年之前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7. 经济学原理

自变量是胰岛素的价格,因为现在在药物方面治疗糖疗病只有胰岛素,所以它的需求量大体上不会随价格改变。
黄金价格的改变不是因为需求量的改变,而是因为黄金被作为了人们的一种投资对象,类似股票吧,所以其价格--需求图像是水平线。

经济学原理

8.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如下: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如何配置资源?需要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 Efficiency 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Equity 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比如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时间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做可以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 Marginal change 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为什么钻石比水贵?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

原因在于: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尽管水是不可或缺的,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与此相反,钻石太少,人们认为增加一单位钻石的边际利益是很大的。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亚当.斯密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在1776年出版,同年美国签署了《独立宣言》,但是这两部文献都有一个在当时流行的观点――让人们各行其是,而不要让政府沉重的手来指导他们的行为,结果往往会最好 。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只有产权得到保护,市场才能运行。我们都依靠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利。
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全能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用: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整个支出水平,从而刺激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随着时间推移,高需求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增加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并更多地雇用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的工人。
雇用更多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