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这个标示的意思哪个是被送的人,哪个是送的人?

2024-05-28

1. 车站这个标示的意思哪个是被送的人,哪个是送的人?

拿包饿是被送人吧

车站这个标示的意思哪个是被送的人,哪个是送的人?

2. 修正价格指数有何意义

你指什么价格,很多价格都可以修正。
以修正股价指数为例,简单说区别与简单算术股价指数的意义在于更为直接和准确。因为每当股票分割,送股或增发,配股数超过原股份10%左右时,用某种方法(公式)修正就比之前更为准确。
很多方法,比如拉斯贝尔法,费雪法,派许加权等。
也可以说是简单的一步公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道原理的话一步步算也能算出修正后的结果,只不过麻烦些。
也就是优化应用数学,这门学科的意义。

3. 人死后用无色粮食什么意思

是无色粮
一个讲究是辟邪,再个讲究是为了以后有各种五谷粮食吃

人死后用无色粮食什么意思

4. 怎么得到中国粮食生产价格指数1983-2013年的数据

粮食价格的频繁波动对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以及宏观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了解粮食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带来的影响对采取相应政策稳定粮食价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粮食波动的原因,及其因不同条件下的原因而带来的特征是什么? 
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每次粮食价格波动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粮食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出发,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运行轨迹,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市场供求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波动是供求矛盾运动的结果,由供求总量失衡、结构失衡等原因所引起。2000年开始粮食产量连续4年大幅度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下降到43070万吨,为1990年后的最低水平,当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升2.3%。2004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升28.1%,在刺激粮食生产的同时,粮食进口量明显增加,使粮食供求矛盾逐步缓和。2005年全国粮食丰收,进口增加相对较多,粮食消费小幅度增加,致使当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小幅下降。粮食价格波动不仅受其供求总量的影响,还与供求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玉米,由于其深加工产业尤其是燃料乙醇产业的迅速发展,2006年使用玉米达2300万吨,占国内玉米产量的17%,导致玉米价格持续攀升。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期间,玉米价格从每吨1324元涨到1617元。 
     生产成本推动。粮食生产成本是制定其价格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粮食价格会随着生产成本的升降出现同向变化。1997~2001年粮食生产成本下降9.5%,同期粮食生产价格下降20.9%。2002~2007年粮食生产成本再度上升,粮食价格也随之在波动中上升。 
自然灾害因素。我国粮食减产幅度比较大的年份,主要是因为遭受自然灾害。2003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54506千公顷,成灾面积32516千公顷,特别是粮食主产区遭受洪涝灾害使当年粮食减产2636万吨,成为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上升2.3%的重要原因。2004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3710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1.9%,其中旱灾面积1725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99千公顷;涝灾面积731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894千公顷。受全年全国性的气候较为有利,经济环境对农业生产刺激明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农业政策措施等影响,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当年粮食产量增长9%,以致2005年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小幅下降0.8%。 
国际市场传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加强,国内粮食价格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影响,两者的联动效应逐步增强。 
纵观1993年到03年,我国粮食市场呈现出非正常波动,供求关系不稳定,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粮食“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1993年底至1996年,粮价经历了3年的上涨,1997年至2003年又经历了近7年的下跌和持续低迷。从1995年开始,我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亿公斤,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和徘徊,进入一个新的变动周期。粮食连续3年减产。1999--200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596.5亿公斤。客观讲,减产趋势是对上一轮超常增产周期的合理回归。  
    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年中,全国粮食总消费一直缓慢增长,,随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准的提高,我国城乡人均口粮消费呈小幅度稳步下降的趋势。1986年—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由94.7公斤下降至79.7公斤;农村居民由256.19公斤下降至237.98公斤。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收入的增长,粮食消费需求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4900亿公斤,而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4550亿公斤左右,粮食已连续3年产不足需,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在250-350亿公斤。 
 1997~2007年,籼稻、粳稻、小麦、大豆价格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1997年3月至2003年9月价格不断下跌,但从2003年10月开始价格不断上涨。玉米价格的波动与其他品种粮食价格的波动有些差异,1997年3月至2000年4月不断下跌,但从2000年5月开始呈现在波动中不断上涨的变化趋势。。

5. 如果一国既生产棉布又生产粮食,那么棉布相对价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如果相对对价格超出这一范围?

棉布的口罩好。1.通气性非常的;能够过滤有毒气体;能够保温;可以吸水;能够防水;具有伸缩性;不会蓬乱;手感十分的好且相当的柔软;相对于其它口罩而言,质地较为轻盈;十分有弹性,拉伸之后可以还原;价格比较的低,适合于大量生产;2.缺点:跟其他的布料口罩相比,一次性口罩不能清洗;因其纤维的排列都是有一定的方向的,所有也比较容易被撕开;与其他纺织布口罩比,一次性口罩的强度和耐久力都比其他口罩要差。

如果一国既生产棉布又生产粮食,那么棉布相对价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如果相对对价格超出这一范围?

6. 粮食/食品价格上涨将主要影响股票的哪些板块,如何影响的,程度如何

粮食和食品是社会基本生活物资,上涨既可能是代表供小于求社会整体购买力提高,也可能是代表货币贬值社会生活水平下降,不能一概而论。

就上市公司的影响而言,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同类生产销售公司业绩提升
(这种提升只是因为涨价前相对低价进货,不具备长期性稳定性)
2、同类替代品提升竞争力。
(比如原本物价偏高的有机种植,及其设备制造公司会更多的进入购买方视线)
3、粮食和食品为原料的生产制造企业成本增加
(比如许多制药公司都需要淀粉或玉米)
4、外贸出口竞争力相对降低


最后,以上四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影响面除非涉及持续性上涨,否则真实影响并不大。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劳工成本面临增加,而这一块包含了各行各业。

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是什么意思

一、 关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指标非常多,仅《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千个。就宏观经济指标来说,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经过长期探索,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里重点报告一下这四大指标。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是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GDP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表示,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核算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态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是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的。

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了,而人民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的局面,甚至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GDP。既需要高度重视它,却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长速度。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我国各地区GDP的汇总数比国家核算的GDP数要大。从2000到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分别高出1.7、2.0、2.6和2.8个百分点,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价格因素。以前地方统计工业产品大多使用1990年不变价,而十几年来工业产品的结构和内涵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统计局在核算时考虑了这些因素,做了适当调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统计局决定从今年起全国和各地区工业和农业不变价增加值一律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以解决这一问题。二是跨地区的人员、物资、资金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在地区核算中是难以区分的,往往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跨地区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其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地区核算中也容易产生重复统计的现象。三是统计方法不同。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很多地区还沿用全面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则是通过直属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进行计算的。四是统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统计网络还不能完全覆盖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统计领域的薄弱,为地区调整核算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往往“总量不够三产凑”。五是受年初预期目标的影晌。各级政府制订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往往自上而下层层加码,于是统计数据就相应层层加“水”。多年来的数据显示,各省区市汇总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核算数2个百分点左右,而省内各地市汇总的增长率又高于省级核算数2个百分点左右,各县级汇总的增长率又高于市级核算数1~2个百分点。六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长率等指标排队,统计数据成了基层干部的“政绩单”,上报数字时往往左顾右盼,相互攀比,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革统计体制,加强基础工作,改进统计方法。比如,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GDP下算一级的办法。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各州、省都不进行本地区GDP的核算,而是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核算后分解到各地区。省对地市也下算一级。同时,国家统计局正在从数据采集、方法制度以及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积极推进GDP核算制度的改革。

另外,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正在积极开展绿色GDP的研究。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数量的基础上,扣除或增加环境、资源和生态变化的价值量因素。但具体核算非常困难,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施,都处于研究阶段。去年,国家统计局已经会同有关部委、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就绿色GDP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作为一个过渡性措施,我们在2003年统计公报中已设立了一个“卫星账户”指标体系,即在公布GDP数据等各项指标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的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为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以警示世人;或者反映出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激励大家。

(二)就业

就业状况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反映。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就业情况。比如,外来劳动力中的失业人员、不愿进行登记的失业人员和已经登记失业但实际处于隐性就业的人员还不能得到完全反映。所以,还需要按国际通用做法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通过科学设计调查方案,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获得调查失业率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作了长期探索,并在部分地区作了试点。从几年的试点情况看,调查数据可以基本反映我国劳动力就业情况,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关依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直接调查失业率为7.12%,据今年5月对48万个样本量调查,与国际同口径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未公布),比登记失业率高一些。最近,统计局已与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名就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问题向国务院提交了报告,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技术准备已完成,一经批准很快就可以在全国城镇开展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工作。为满足有关部门用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和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助的需要,登记失业率统计还将继续保留。

(三)价格

目前,我国从生产、建设领域到流通、消费领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这里仅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代表作一说明。该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工资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依据。按国际惯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类。根据全国550个市县、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5万户、农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并结合相关市场资料,从中选取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品种、120万个以上价格,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并计算其相应的权数和指数。具体是由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以定时、定点、定人的直接调查方式采集数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品类的权数已由1995年的91.0%下降到2004年的76.64%,其中粮食的权数相应由6.37%降到3.12%;而服务类的权数则由1995年的9.0%上升到2004年的23.36%。我国选用的品种数、调查价格数、调查地区数都比西方国家多,计算方法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链式拉氏公式。经国际专家严格论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已登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数据通用公布系统(GDDS)网站,因此不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而且方法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信的。

(四)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结果。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更有重要意义。当然,适度的顺差或逆差是允许的。

国际收支平衡由经常项目(主要是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生产经营要素收入)、资本项目和统计误差三个部分组成。

由于国际收支表一般比较滞后,我国在月度、季度分析中经常通过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家外汇储备等情况来观察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全面报表层层上报汇总得出,按月公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今年开始采用的新口径,与原来的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增加了城镇集体、私营个体投资以及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的投资。目前(2004年一季度)约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二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只有季度数据。所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季度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能等同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GDP核算中的数据,要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扣除土地购置费、旧建筑和旧设备的购置费等项目,因为这些不属当期新增财富。同时,还要加上商品房销售增值等项目。

(六)工业增加值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二是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是通过全面报表取得的,为月度公布指标。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是年产品销售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是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的,为季度公布指标。目前(200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的工业增加值约近70%。

(七)居民收入

通常分别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人均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了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等支出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在季度调查中,只有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指标,它与人均纯收入的区别在于没有包括实物性收入,没有扣除相应的生产费用支出。社会上常有人反映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收入数与他们自身的情况差别很大,于是批评统计部门数据不真实。而我们公布的是全国平均数,具体个人一般是难以完全对号入座的。平均数也确实掩盖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是什么意思

8. Deflation 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7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货紧缩。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