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

2024-05-13

1. 如何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

一.提高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利益,是国家为监督与控制经济活动而采取的一个手段,但其在更大程度上则是企业自身发展 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唯有企业自身的重视,而企业自身的重视又表现为企业所有者的重视,企业所有者的重视是做好内审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说,企业应该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否则,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地开展工作,势必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只有保证其独立性,才可以体现其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从政府审计角度说,有国家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有注册会计师法,对支持和保证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何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

2. 如何做好内审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成为新常态下的主要特征,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商银行,如何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积极发挥审计工作“免疫功能”作用,有效推进农商行加快现代企业建设步伐,促进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拟结合农商银行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当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趋势 思考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被各级管理者所重视,逐渐被用来进行评价及改善内部经营活动,反映风险状况,巩固增强内部控制和公司法人治理基础。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做好适应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亟需改变工作理念,围绕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重点,坚持风险为导向,全面加强审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实施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大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新常态下农商银行内审工作的新变化
(一)审计观念上出现新变化。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近年来,其连续多年出台《审计运行质量考核办法》,定期通报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利用审计信息系统数据,对审计部门开展的项目数量、审计发现问题数量及风险程度、零问题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排名,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并纳入考核。这种考核高压模式带来的结果倒逼了农村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审计观念的转变,实现了审计效率“由松散到紧凑”、审计项目“由面面俱到到精准审计”、审计意识“由传统到创新”观念的转变,以确保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特点,引领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审计内容上的新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现代金融业务与信息化、网络化的结合日益紧密,电子银行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农村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的关注度也逐步加深。但相较其他国有大中型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内审工作主要偏重于内部控制方面,所有检查都是为了确保电子银行的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执行,减少内部工作人员舞弊的可能性,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客户操作风险几乎没有涉及。另外,农村商业银行逐步加强了对传统主营业务的拓展研发,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陆续新推出了“农贷通”、“易贷通”、“家庭贷”、“微信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借此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这些新情况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内审工作必须要紧跟实际形势,逐步将审计触角延伸到诸如信息科技、客户经理操作风险审计、绩效审计等新的领域,通过不断完善审计内容,切实发挥内审工作监督、评价的重要作用。
(三)审计方式上的新变化。随着云数据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农村商业银行渐渐认识到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在内审工作上逐步加大了非现场审计的频率与比重,特别是农商行的业务已经走上数据集中批量处理的时代,合理运用审计软件等辅助程序对电子数据进行批量处理,预先设置风险预警,建立各种风险审计模块等将成为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不但可以连接全行的总数据,还可以取得任何时间、辖内所有分支机构的全部数据,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达到最佳的审计效果。
二、新常态下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目标滞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查帐审计”和“制度审计”的阶段,没有真正实施以风险导向的监督评价,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内审工作仍以信贷检查较多,对其他资金业务检查较少(例如票据、贴现、保险理财等)。按照现代内部审计先进理念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参与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监督的实际操作中,农商行审计工作还是着重于事后监督和静态检查,没有完全实现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经营的全过程监督。审计人员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在查错防弊,而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和危及农商行生存的金融风险问题则关注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工作只是业务部门事后监督的延伸,只是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无法实现从帐务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的功能转变。另外,对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等方面的审计还涉及不深,这使得内部审计无法服务于农商行的经营管理,无法适应农商行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效果较差。
内审的过程不只是一个实施审计发现违规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挖掘问题根源的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防范违规事件再次发生。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商业银行内审成果运用仅仅停留在对违规问题的整改和违规人员的经济处罚上,未及时对各条线问题进行汇总提炼,形成统一的审计风险提示或报告,通过审计将风险关口前移,严防各类风险。后续跟踪审计力度不够,审计整改仅仅“一改了之”,许多内审部门及人员在完成审计报告和下达整改通知书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认为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只需静待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之内提交整改报告,然后再决定后续审计的事实,缺乏了对整改结果的客观评价,放弃了对整改过程的监督权和指导权,没有形成规范的审计整改质量评价标准,因此,有可能因为被审计单位整改不到位导致审计资源浪费,内部审计的威慑作用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部分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知识面涵盖广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部分审计人员没有扎实的审计知识基础,对基本的银行业务没有详细的认识与了解,导致该部分内审人员无法发现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易造成风险隐患。尤其是近年来非现场审计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审计部门若想制定出完善的非现场审计模型,需要审计人员在制定非现场模型时考虑周全并准确提取数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条线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熟悉各风险点及业务薄弱点。相反,如若审计人员掌握不了相应的知识点,就会感觉“无从下手”,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无法形成有效的审计模型,不利于非现场审计工作开展。此外,近几年国家陆续实施一系列法律新规,部分审计从业人员知识更新无法同步,造成法律知识的一定缺失,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难以从宏观层面上对银行的不良状况进行全面且科学的分析。
(四)内部审计活动缺乏独立性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自负盈亏生存下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仍然是首要目标。当前,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审计人员的人事任免、薪酬待遇等均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无法与被审计部门割断利益关系,独立性明显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既要监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又要被商业银行管理层领导,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如果农商行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时,内审人员通过审计发现投资有很大的风险时,可能会忽略风险,站在“利益第一”的角度去服从高管层的命令,甚至在出示审计报告时,瞻前顾后,掩藏真相,不仅不能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建议,还会使得内部审计丧失对风险的预警作用,增大审计风险的存在。
三、新常态下内审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内部审计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是做好内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建议加大违规问题的整改力度。对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被查单位积极采取措施,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加大违规问题整改力度。对问题整改不力的,要给予严肃处理。推行整改问责制,保证内部审计意见的落实,发挥审计在预控风险、促进管理、保障经营目标实现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整改后续跟踪制度,特别要紧盯严重违规问题,不改到位不放过。二是加大违规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要深刻反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责不究的危害,建立严格的违规责任追究程序,审计部门对发现的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到位,严肃问责与追究,特别应注意坚持问责管理责任人,增强审计警示的威慑作用。三是进一步拓宽审计成果运用范围。内审部门要适时创新,充分拓宽审计成果运用范围,完善审计评价机制,加强风险提示,最大限度地利用审计成果,督促制度完善、操作规范,促进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成果。四是建立完善审计风险提示制度。完善审计风险提示制度,扩大审计风险的覆盖面,认真分析审计发现问题潜在的风险隐患,以风险提示单的形式抄送各业务管理部门,并进行必要的后续跟踪,督促专业管理部门健全、完善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确保风险提示的效果。
(二)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审计人员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检查人员。随着业务领域的扩展,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审计部门的角色职能将更宽泛、更重要,对审计队伍建设要求更高,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要求更强。一是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以近期中央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正确对待名利,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扎实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着力加强干部与员工之间的思想沟通、建立并完善座谈制度、审计项目交流点评制度、工作考核评估反馈制度等,以达到用良好的环境凝聚人才的目的。二是建立分层次培训制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人才成长的轨迹,督促审计人员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与现代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积极推动审计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根据辖内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再教育、业务培训、轮岗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对电子银行、银行卡、信息科技等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可以聘请专家培训,开展合作审计,增强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三是建立审计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工作业绩考评, 逐步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工作中要敢于说实话、讲实情,敢于坚持原则,主动揭露问题,否则造成审计风险,严肃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是提升审计价值的主要手段,通过开展各类审计活动提高审计质量,有效规避内审范围窄、管理滞后等缺陷。实际工作中,可以重点加强经营决策的合规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所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并提出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的审计报告。实行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的评价制度,确保审计立项准确、方案合理、操作规范、报告真实;加强对审计对象的静态和动态分析,积极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出具的审计结论要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并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审计意见,为部门研究工作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具体的审计检查中,审计过程可以实施分层交叉抽样,按照时间段和人员分别抽取样本,人员上做到对每一个参与业务的员工都进行抽样,保证对某时间段内网点发生的所有业务进行抽样;业务上可以以业务类型为单位监督业务办理合规性,确保对样本检查的完整性,从业务开始到结束全流程进行合规检查,确保所有横向和纵向控制点均不被遗漏,确保审计评价监督事实客观、完整。
(四)合理设置审计部门,保持审计部门独立性。
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切实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职责要求,解决公司法人治理“形似神不似”的顽疾,为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到位提供制度基础。内审部门要认真履行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赋予的职责,认真执行落实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职能,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好内部审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于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等被监督主体,才能确保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独立做出判断。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应合理规划安排审计人员的薪酬福利,使其利益独立于各相关审计部门,从利益保障上排除内部审计人员履职的顾虑。审计部门的设置上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让内审部门回归本源,承担起内审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3. 如何做好内审工作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加强企业内审
 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理念成熟的表现。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2.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抓紧制定内部审计的法规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只有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使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

  4.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重在自身的有所作为。常言说:“有为”才能“有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来确立。要“以为争位”,就应当做到:一是审计的务实性要强。内部审计要抓住单位或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到保驾护航、铺路搭桥的作用。二是审计过程要规范。要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法规、企业的制度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及领导者的要求开展审计业务。三是审计结果实效性要突出。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效益审计,能否通过审计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才能在监督和服务中做到“眼睛明”、“监控灵”。

如何做好内审工作

4. 浅谈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

苏玉红 (哈尔滨铁路局审计处)
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有效地保证组织方针、政策和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 提高地位 提升有效性 采取措施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1 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内审的地位
1.1 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通过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单位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可以及时揭示内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从而对单位的管理起到一个预防作用。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把一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人员安排到内审岗位,不要将内审岗位当成“富余”人员安排就业的岗位,那样肯定发挥不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就更谈不上提高内审的有效性了。
1.2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发挥其作用,实现其职能的根本保证。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内审的独立性:①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互不隶属,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单位最高层领导负责。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专职,不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这样就可以使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关系上超脱,不带偏见,不为部门利害关系所左右,能够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3 内审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为单位服务是内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才是内审角色的正确定位。角色定位对一项工作的开展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内审定位出了问题,偏离了为单位服务的准则,其工作职能性质就会变味,被审部门和单位也就无法接受。
1.4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沟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事会计监督和单位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审计职业的人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内审的地位。所以作为内审人员要严格按行业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会森得信任,因而也就提高了内审的地位。另外内审人员还要对自己工作的内容、性质在单位中进行宜传.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一方面让单位的决策机构对内审有更深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给予内审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要让单位内部更多的人知道内审、关心内审,从而做到支持内审。
2 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措施
2.1 合理的内部审计调查方法 合理的审计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观察法(帐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帐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多方面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
2.1.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存在的问题大多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地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尽量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生共鸣。提问时应注意技巧,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
2.1.3 函证法。函证对象的选择主要关注关联方、往来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大小,加强函证过程的控制。
2.1.5 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调查,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风险因素的调查。
2.1.6 现场走访。询问+观察=现场走访。了解业务细节,列出访谈提纲,避免录音,创造融洽的、相互信任的气氛。
2.2 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分析判断方法极为重要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经常要运用取证、判断、推理来核定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与被审计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主观性、经验性、风险性和连续性。审计判断的方法主要有:
2.2.1 直觉判断法。直觉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推论,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2.2.2 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类比的原则,把需要判断的项目与类比的项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差异的判断方法。
2.2.3 归纳判断法,归纳判断法是从个别特殊事件中推出一般结论的审计判断方法。在现代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2.2.4 演绎判断法。演绎判断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从一般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推断出具体业务是否合法、公允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判断方法。
2.3 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作 首先,应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理念,培养合作的意识。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应在合理维护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对于外部审计工作不应是防范和抵触,而应该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对于外部审计人员而言,应该在审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及其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对管理者而言,可以通过在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约定书中作出规定,在公司内部审计章程和办法中提出要求,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提供支持。
其次,应明确内、外审计双方的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鉴证财务报表的责任不断加重,对协调作业更感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审计依赖的程度,视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其工作效率、效果及独立性能否令人满意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时,应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有选择地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而不能在所有方面完全依赖外部审计工作成果。
再次,对于协调的方法而言。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固定的程序,协调效益的发挥依赖于彼此信任的程度与两者间关系的活用,因此,适应不同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步骤,依靠敏锐的判断作出正确的抉择。
2.4 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大部分工作将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辅助审计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显而易见的。但相对于国家审计及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在审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在建立健全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上均比较滞后,许多具体操作都是以国家审计的有关制度为参考,自身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因此,应着力建立健全有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包括具体岗位职责的划分、具体操作管理制度、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来规范和指导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当前的审计人员只有掌握计算机技术,熟练运用审计软件,才能不断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从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2]吴岩.《对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6).[3]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5. 怎么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如何架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己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发挥其基本职能,能够审查、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能够解决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内部审计更为重要的职能所在。大量的事实证明,内部审计通过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使单位内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通过对高级管理层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薄弱的环节开展审计调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挥参谋作用;通过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发挥评价和鉴证作用。 但现阶段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内部审计仍难以融入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一是突出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二是把握独立性,发挥内审职能;三是注重实效性,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这是实现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五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怎么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

6. 如何具体的展开内审工作

一般情况下,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根据预先制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行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笔者作为机构的内审员,从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内审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内部审核目的  内审是一种符合性检查,并可能识别改进机会。从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推动管理体系的改进。内部审核是第一方审核,其输出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并能为实验室的自我合格声明提供保证,它是机构最高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重要工作之一,用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以往,机构在面对考核和标准复查时,往往在自查的基础上弥补疏漏之处,工作不自觉地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内审是机构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是对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进而可以提高管理的实效。  二、选择称职的内审员  内审员指有能力实施机构内部审核的人员,他们是管理体系内审的具体实施和承担者。机构要选择培养有工作能力的称职的内审员,对他们提出质量管理体系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为了奠定实施内审的基础,机构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依靠外界力量,通过系统授课、自主学习、实践参与等途径来提高内审能力。除了培训、授权以外,机构还要对内审员的工作经历和职业素质作出相应的规定,他们最好来自于组织内部,熟悉情况,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跟踪验证,做到及时有效。换言之,机构应选择对整个体系有所了解并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交流表达能力较强并为人正直的人员担任内审员,并应尽可能使其独立于被审核部门,以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严格实施内部审核  内审可以“有效运行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出发点或着眼点,在实施时可依据这样的线索展开:受审核部门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按照JJF1069-2007的规定开展检定/校准/检测活动,是否按照质量手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实施的效果怎样。最终,让审核发现为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1.确定任务,周密策划  机构应根据批准的年度审核计划,确定当次审核任务、审核时间和审核组,策划和编制具体实施计划,以保证内审有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先召开首次会议,由组长介绍审核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并确定末次会议的安排,为成功内审做好准备。  2.严格对照,细致审核  在整个过程中,现场审核是成功内审的关键环节。作为内审员,要运用适合和有效的方法,检查受审核部门在执行体系过程中“做了没有”、“如何做”、“做得怎样”。特别应注意不要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并应以正当方式收集证据,对事不对人,一般不要超越预定审核范围,更不要查不出问题不收兵,认真做好记录,确保审核发现的可追溯性。  3.认真总结,正确判断  现场审核中,内审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受审核部门做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如何判断其不符合状态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在末次会议上,对内审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审核发现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并对如何改进管理体系提出建议。  4.正视不符合项,进行跟踪审核  跟踪审核是内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次审核活动的延续,旨在对机构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判定和记录,以确保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得到消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机构各部门规范体系的运行并获得自我完善的改进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体会到,成功的内审必须以促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只有以求实、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好内审工作。

7. 如何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组织模式,提出应注重对内审的策划,阐明了提高内审有效性的方法。 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有效性是指内审机构履行职能作用的程度、引起企业领导重视的程度以及取得的监督效果。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有的内审机构被精减、有的被削弱或淡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内审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就当前影响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影响内审工作有效发挥作用的几个因素 (一)定位不准,对内审职能的认识模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了内审机构;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独立性不强,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它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审机构终将是聋子的耳朵,成为一种好看的摆设,内部审计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 (三)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1.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2.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3.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4.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5.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6.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 二、提高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国有企业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笔者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一)突出“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的内向性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代替外部审计。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监督机制属企业外部的经济治理行为,由政府审计机关和国家派驻企业监事来进行。同时,企业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掘潜力,改进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内审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把握独立性,发挥内审职能 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因此,在企业建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注重实效性,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内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提高审计的实效性途径有: 1.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从企业实际、内审自身力量、队伍素质结构出发,选择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部署力量,加大审计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做到事后财务收支审计与事中、事前的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手工和账表审计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审计相结合;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使内部审计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审计建议;要注重总结、提炼、利用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3.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越是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面临挑战的时候,越要重视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内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内审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各项审计制度,以加快内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步伐。 总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只能依附于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源动力。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发挥有效作用,确立应有地位。

如何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

8. 如何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组织模式,提出应注重对内审的策划,阐明了提高内审有效性的方法。 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有效性是指内审机构履行职能作用的程度、引起企业领导重视的程度以及取得的监督效果。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有的内审机构被精减、有的被削弱或淡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内审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就当前影响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影响内审工作有效发挥作用的几个因素 (一)定位不准,对内审职能的认识模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了内审机构;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独立性不强,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它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审机构终将是聋子的耳朵,成为一种好看的摆设,内部审计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 (三)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1.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2.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3.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4.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5.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6.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 二、提高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国有企业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笔者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一)突出“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的内向性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代替外部审计。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监督机制属企业外部的经济治理行为,由政府审计机关和国家派驻企业监事来进行。同时,企业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掘潜力,改进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内审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把握独立性,发挥内审职能 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因此,在企业建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注重实效性,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内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提高审计的实效性途径有: 1.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从企业实际、内审自身力量、队伍素质结构出发,选择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部署力量,加大审计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做到事后财务收支审计与事中、事前的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手工和账表审计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审计相结合;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使内部审计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审计建议;要注重总结、提炼、利用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3.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越是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面临挑战的时候,越要重视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内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内审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各项审计制度,以加快内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步伐。 总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只能依附于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源动力。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发挥有效作用,确立应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