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稿怎么写?

2024-05-13

1. 人物采访稿怎么写?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


范文: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人物采访稿怎么写?

2. 要一篇人物采访。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3.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一般都会对于大学生进行采访,希望能够通过采访,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学生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1   访谈总结: 
  我认为这次的采访还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让我受益颇多。我对老师的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作一个合格的老师有了更深的觉悟。作为老师不但要有充分的耐心,还要有信心,有责任感,虽然没有那些东西也可以做一名老师,但是我觉得那样的老师是不太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的,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又在学生面前有充分的威严的老师,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师。
  这次的访谈促使我静下心来想想以后的这几年里路该怎么走,如何把自己打造得更强大,使自己在职场中少一些困难,时刻提醒自己要往哪些方面努力,在平静的大学生活里给自己寻找压力,把压力化为动力,牢记面临的种种困难。首先就是我的专业知识,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职业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耐心和能力的考验。在把专业知识学好的前提下,在当今社会英语也很重要,学校就是学习的环境,即使问很幼稚的问题也会得到朋友或老师的耐心解答,多学知识只会有益而不会有害,生活也会变得充实。在寒假的这些日子里,见到了已经为人父母的同学,也接触了其他院校的学生,也曾坐下来和乡里乡亲聊家常,他们对我的期望是那般的高,让我明白我必须成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学校为了让我们及时了解社会就业现状,从而及早规划人生,积极为未来的事业做准备,为我们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然而,作为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且简单的环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的经历,就无法清楚地了解当今就业形势的真实状况,就只能让自己继续隔绝于社会之外。社会的复杂多样,变幻莫测,是在书本、网络和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这次访谈,也算是我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
   自身的认识变化: 
  通过和老师的谈话,我改变了一些旧有错误观点,对未来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具体而崭新的规划。
  为了在大学里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所以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和英语,考取各种需要的证书并且复习自己的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为以后当老师做准备。
  2、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大学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交友的地方。大学对于我们,就像是个小型社会,在大学里,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是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及经营并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与同学,学长,老师们和谐相处。
  3、在业余时间多与社会接触,可以通过做家教等兼职提高自己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也与自己所规划的职业有所联系,能对自己的将来有所帮助。
  4、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摆正自己的心态,本着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乐观面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2   访谈内容: 
   1、你现在在你的岗位上每天主要做些什么? 
  答:我是我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只要做的工作有:
  负责并完成相关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归档和更新;负责电池管理系统嵌入式软件部分的设计、开发、调试工作;负责软件部分的测试、逻辑故障的排除及软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评估;对产品在试产、量产、用户反馈中发现的设计和算法问题进行有系统的工程科学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付诸实。
   2、对于你这个岗位最看重职员的哪些方面的素质,需要什么样的特殊技能? 
  答: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二十一世
  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对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有较深的了解、熟悉较新的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的、毕业后能从事网络集成、维护及软件设计的高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
   3、你在大学里面主要学些什么? 
  答: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原理、网络编程与协议分析、路由与交换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工程等。不过这些还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学习!
   4、你刚进公司干的是什么工作? 
  答;刚进公司,我主要是负责完成设计文档和各种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归档。少数时候,我可以和软甲工程师一起进行各种软件的测试,也有时候,我能和软件工程师一样,能够去用自己的只是编写一些软件的程序。
   5、当你参加工作之后着重培养过你自己的x些特殊技能吗? 
  答:除了平时喜欢以自己的方法编写一些小软件之外,其实也没刻意去做过什么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是在工作中,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渐增长吧。在几年的工作中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一些领导才能、演讲能力和交流能力。
   6、你认为学校学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吗? 
  答:由于现实社会和学校学的相差确实比较大,当你工作的时候,你可能发现学校学的`东西可能连10%都用不到,但是你不可否认在大学里教给你的除了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基础方法。我们在学校读书的同学不能只在乎大学生活的结果,而应该多注意他的过程,因为当我们日后面对现实的难题时通常会按照大学学的那些方法去处理。
   7、你是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我相信你有很多同学都上了研究生,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考研呢? 
  答:因为我在校期间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我也成为了学校里面比较优秀的同学,当时在实习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知识已经够了,但是在真正到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知识欠缺还很严重,至少,很多东西我还没有学到。
   8、如果现在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怎样选择呢? 
  答: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考研。因为当我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还是太少,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其实是挺有用的,我还想再进修一下,多丰富自己的知识。
   9、我现在比较关注你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的收入情况和工作对健康的影响,能按照你的经验,简单的说一下吗? 
  答:在软件工程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工资已经够高了,我现在不加上奖金的话,月薪在4000左右。其实你现在还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我刚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我的月薪不是很高,一切都是从最底层做起,没有谁能够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有很让人满意的工资。对于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建议你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工作中除了计算机对人体的辐射,就没有太多可以担心的。

采访优秀人物采访稿

4. 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生活中或者是职场上的时候,很经常都是需要写文章的,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下面看看人物专访稿范文。
    人物专访稿范文1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姚富渝同学,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怀抱着对社会的一片热枕,在年轻的岁月里,毅然决然的投身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这一选择就是一段又一段峥嵘的记忆。
    无数次参加莞城心理志愿者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去欢乐,为养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为路上的行人习来暖暖的春风。
    这就是他,一个在心理专业不被理解的时候仍然无悔于自己选择的青年人。在今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姚富渝同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我十分感谢姚富渝同学可以在喜迎新春之际,仍然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心理学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我们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您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呢?
    
    姚富渝同学(以下简称姚):我从小就想要帮到很多人,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回报给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老年人被迫住进了养老院,小朋友也只得每天呆在托儿所里,终日工作的中年人还有青年人,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揭开困惑,帮助各个阶层的人使得我更加开心,活在幸福当中,给我带来满足感。
    记:您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专业,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您认为心理学和你最开始设想的有什么偏差?
    姚:我在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对于心理学更多的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很迷茫,觉得心理学的操作基本上是全凭经验的,以胡子长短论英雄,接触的案例多了,自然就会熟络的多,因此一度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责任重大。
    但在一年多之后,才逐渐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心理学是建立在成熟而健全的科学体系上的,它讲求着科学的一般规律性和客观严谨性。心理学甚至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思想哲学,有一部分还沿用至今。
    后面还出现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心理学思想,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强调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引发了心理学的革命,还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丰富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记:听了您讲了这么多有关心理学的具体内容,我也觉得很有兴趣,我很想问您的是,您对以后的心理学人生是如何规划的?
    姚:我觉得心理学是是我感兴趣的学科,我想要在今后的几年里趁年轻静下心来做与心理学有关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人生的完满。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参加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工作,稳打稳扎几年,以便更多的了解这个学科,
    其次我还要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考试。我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实现我最开始的人生理想,有爱,也有快乐。
    采访结束了,但姚富渝同学那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还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当中,回想起他在采访过程中时而执着的声音,不需要更多的话语,我想我已理解了他对梦想的诠释,愿姚富渝同学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他梦想中的想要成为的人。
    人物专访稿范文2     微笑“医”路心灵羁绊———09级临床医学李燕良访谈实录 
    活跃在临床医学,微笑着应对一切。她不仅仅在感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在学生会历练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不以名次为目的的她,成绩却持续年年专业最高的记录,在人才辈出的临床医学,她是如何做到如此,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情”伴一生——“生活的笑声来至于他们的鼓励和陪伴” 
    第一次见到李燕良的时候,就被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所深深地感染了,临床专业的学习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应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自己身边的“情”。当我们问道她在临床专业有没有感觉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时候,
    李燕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有一个好男朋友啊!而且还有我那几个闺蜜呢!”她回忆起自己在刚刚转入这一临床专业的时候,心里对繁重的课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再加上临床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
    李燕良也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慢慢地在心底里感到很压抑,最后在一天,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爆发了。“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郁闷到快哭的感觉,然后就打了电话给导师。”果然,作为医学学者的过来人,
    老师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推荐她休个假,出去放松一下。于是她就和男朋友出去玩了两天:喝喝早茶,放下风筝,到海岸城看下电影李燕良告诉我们:“休息了两天之后,感觉课业比别人落下一些,
    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郁闷的情绪也一扫而空。”就这样,完美的感情和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针强心针似的,就算再迷茫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心里也能笑开了花。在场的我们,也都深深地被她这种用心的心态所感动
    
     制胜的秘诀——“正确的方法与合理的时间安排” 
    感情的羁绊给了李燕良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但是,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极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向李燕良请教起她学习的秘诀。“做个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是王道!”她这样说道,“当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从物理学院转过来的李燕良,十分擅长理解记忆,但临床专业却有超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此,她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会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方便自己记忆。”李燕良告诉我们,学习不就应以名次为目的,觉得自己努力了才是最好最开心的。
    她并没有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泡在图书馆,李燕良觉得忙与不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比如我有一天的时间学习,我就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必追得太紧,如果我只有两个小时学习,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这样举例到。而李燕良每学期都年级第一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种想真正为自己而努力的心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李燕良聊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条信息: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志—大志”的目标——“被需要的感觉是我无悔的选取!” 
    在谈到为什么选取读医学的时候,李燕良很深情地和我们提起她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医院见习,看到病人生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她说:“那是一种无条件的肯定,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职责。”
    另外一次,在慰问器官捐献者的家属的时候,她也深深地被家属那种无私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打动,她激动地对我们说:“他们把自己挚爱的亲人献给了医学,期望的医学者能很好地回报社会,这是人间多么伟大的情意啊!”“除人类之病痛是万万个医学者的神圣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在谈论到她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李燕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学医很辛苦很累,慢慢医学路也很长恨长,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选取了读医学这条道路。”她表示自己本科结业后会选取继续读研,毕业以后打算先在医院里当几年的医生,如果无法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还可能选取考公务员和当教师。一切会随着时间,状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李燕良总是持续着面带微笑,其实看似传说般的李燕良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过对前路的迷茫,但所不同的是,她教会了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要微笑着应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还有学会调节情绪。
    生活的轨道源之于个人的选取与追求,我们没必要全程copy别人的意见和生活习惯,但我们就应学会了解别人并且学习其优点。给生活一点阳光,给自己一个微笑,或许下一秒你就是命运的宠儿!
    人物专访稿范文3    丹桂飘香,荷花满塘,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上午7时,学校迎新工作正式启动。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项项贴心的服务,欢迎着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的接待点,每一趟车一到站,新生和家长一下车,众多的迎新志愿者马上微笑着迎上去:“你好”,“欢迎来到学校”,并“抢”下新生和家长手中沉重的行李。李新华书记早早的到达火车站安排工作,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迎新工作如火如荼,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给不厌其烦地新生、家长回答着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不少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主动帮着拎行李,一路谈笑风生。新生细声地叫着“学长学姐”,老生们也开心地介绍这介绍那。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校团委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消除了新生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一位办理完报到手续的新生说:“从一下火车站,热心的学长学姐就陪着我搬行李、领物品,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 一位北方的家长表示,一开始担心小孩适应不了南方的生活,但是优美的环境、学姐们那热情的服务打消了顾虑,对小孩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今天上午整个的迎新工作总体情况较好,出现了新生集中报到的一个小高潮。省内新生报到率比较高,新生和家长对迎新工作普遍感到满意。

5. 求一篇采访稿范文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38

求一篇采访稿范文

6.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下面是一篇范文哈!


  我是那个“残次品”
  若请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不用再写作业——19年前,12岁的郑正与校长打了这个赌,并获得兑现。如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郑正成了一家著名游戏网站的高级顾问,并准备创业。回忆往事,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说,幸好,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
  郑正31岁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接受采访。
  第一次发生在去年6月,采访单位是《男人装》,他以苹果产品的狂热收藏者形象出现。文章附了一张由他创意的照片:8台他曾使用过的苹果电脑放在办公桌上,身后摞着高过头顶的产品包装盒,郑正坐在中间咧嘴笑,脑袋上还顶着一个苹果——是真的苹果,富士。
  “就一个热爱生活的IT男呗。”他又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眼前的郑正,黑帽衫,蓝仔裤,白球鞋,操一口京腔,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北京青年形象。
  翻看他的履历,一种不同才开始显现:小学,退学;初中,退学;高中,退学。
  从小,没人夸过他是好孩子。
  1岁时,他往煮粥的锅里偷偷撒尿;在幼儿园,他躲到门后面,把门“朝园长脸上推”;上了小学,他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毛毛虫,拔同学的自行车气门芯,还用超大倍数的放大镜烧蚂蚁,引起一场火灾。
  然而,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绝写作业。他曾发明过一种由冰棒棍、橡皮筋组成的“作业器”,可以用来夹着6支笔在横格本上完成抄写,后来,“作业器”在班里普及了,他却不想再用了。
  “第一,就是懒,第二,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重复?”忆起往事,郑正一脸严肃。
  “有你没我!”数学老师曾指着郑正的鼻子说。
  他被禁止参加春游,因为会影响“集体纪律”。他被罚站,一开始只在他捣乱的时候,后来,老师直接修改了上课的开场白:“起立,郑正你出去,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
  在转入五一小学之前,郑正曾在两所小学读书,都以被劝退告终。为了随时“和老师谈话”,他的母亲甚至从北京四中辞职,调到他上过的第二所小学做英语老师,但郑正还是失学了,因为,班主任的心脏病复发了。
  真正扩大化的冲突发生在1991年,郑正刚转入五一小学,还不到两个月。
  一天,校长在班会上演讲:“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
  “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郑正连手都没举。
  “这话谁说的?”校长问。
  “郑渊洁说的。”郑正把手按在正在偷看的《童话大王》上。
  “郑渊洁说的?那你把他请来啊。”校长抬高声调,“你把他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我就免你作业!”
  郑正没吱声,但刚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结果,这个母亲先去找了校长。“若能找来郑渊洁,则执行一个约定。”她说,”郑正哪门考试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写哪门作业。”
  这听起来像个奇怪的约定,但在老师们看来,这话从郑正母亲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怪”。
  她从不打骂儿子。郑正不想上学的时候,她甚至不会发怒,而是带上小提琴,陪郑正到公园的大树下拉琴。然后用轮流撕花瓣的形式决定是否去上学,“谁撕到了最后一瓣听谁的”,“谁也不许耍赖”。
  有一次,她带郑正去爬山,途中看到一棵从岩石缝中长出的小树。
  “郑正,帮妈妈添个词,树什么岩,岩上葱葱。”母亲问他。
  “破?行吗?”郑正想了一会,战战兢兢地回答。
  “树破岩,岩上葱葱。儿子你太棒了!”母亲抱起郑正,转了好几圈。
  那时,郑正刚被老师勒令退了学。
  为了帮儿子,这位母亲托朋友找到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的崔永元,又通过他间接联系上郑渊洁。
  深秋的一天,郑正突然被老师叫到校门口,他一度有点害怕,“以前都是轰到班门口就完了”。
  结果,他看见了郑渊洁。
  “不行不行,有点断片儿,有点短路。”回忆起往事,郑正使劲捶着脑袋,死活想不出用什么词语形容当时的心情。
  “同学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是……”
  崔永元回忆,郑渊洁刚一张嘴,坐在他旁边的校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脸色越来越白”。
  郑渊洁也还记得,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崔永元便拿着小纸条上台和他耳语,“校长说郑老师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为什么啊?”
  “他说辛辛苦苦教育了几十年,都让郑老师这20分钟给毁了。”
  崔永元捂着嘴,又压低声音补了一句:“不过,你看底下的孩子们这么乐呵,你就撒开了来吧。”
  崔永元记得,整场演讲中,孩子们不停地笑,不停地鼓掌。
  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郑正果真再没有写过作业。
  1993年,由于工作原因,母亲要移民到美国。在机场,她与刚上初中的郑正击掌立约:照顾好自己,6年后来美国读大学。
  郑正彻底变成了“差学生”。
  他从不作弊,遇到考试,只是规规矩矩地在试卷里填上郑正两个字,然后交卷,得一个6分的卷面分。他不怕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甚至他的全班同学都不怕,因为郑正学会了模仿每一个家长的笔迹。
  1995年,郑正上高一,他经常逃学,打工赚钱,然后花自己赚来的钱上网。
  而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同年,他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主页。
  在第一拨儿上网的发烧友里,郑正曾遇见一个叫郑华的男孩儿,他的个人主页全是关于《童话大王》的东西,他俩便成了好友。后来郑正才知道,郑华是假名,郑亚旗是真名,不愿用真名的原因是,他是郑渊洁的儿子。
  1999年,郑正通过了托福考试,赴美国求学。
  不过,第一次拿到大学课程表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鄙视”了一把。
  “妈,这儿上的课怎么都是让我自己选啊?”
  “是。”
  “那就是说,我想上什么课就可以随便选什么课了?”
  “对啊。”
  “那我可真的想上什么课,就选什么课了啊?”
  “你选啊!”
  在美国,除了互联网知识,他还选择了美术、摄影、演讲等多门课程,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参与过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制作,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中国,师傅会领着你进门修行。在这里,师傅只负责为你敞开很多扇门。”郑正说。
  毕业回国后,他曾就职于搜狐网,入职不到一年,便被猎头挖走,现在是一家著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级顾问。
  2005年,在郑亚旗的牵线下,郑正又见到了崔永元和郑渊洁。这次见面,留下了一张合影,一边是崔永元,一边是郑渊洁,郑正站在中间,略显紧张地看着镜头。这一年,他26岁。
  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与郑正的这段往事,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令很多人好奇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如今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他从不打断别人说话,非常有修养。”郑渊洁说。
  “我见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少,没3分钟就撑不住劲儿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这孩子绝对是一谦谦君子啊。”
  发小儿曲正对郑正的评价是“依旧能搞”。30岁生日,郑正撰文一篇,第一句就是:“青春就是手纸啊,用着用着就没了。”
  好友李林则觉得他“外邪内正”。“911”的时候,郑正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献血。
  同事八百称他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进这个圈儿早,什么都懂!”
  “他有冲劲儿,正准备创业,相信他能成功。”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微博上说。
  当记者直接把问题抛给郑正本人的时候,他则直言:“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残次品,但我庆幸,我是那个残次品。”
  而郑正的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她只是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她曾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窗前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淘气而被勒令退学,但最终,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收留了她,并愿意和她做朋友,后来,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
  “在现实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长,只能自己去做那个小林校长。”这位骄傲的母亲说,“我永远以我的儿子为荣。”
  在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这位旅居美国的母亲用了很长时间回忆童年的郑正。
  郑正喜欢蓝色,喜欢各种赛车玩具,喜欢拉着妈妈一起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
  郑正喜欢“做值日”,他甚至为了抢着扫地而跟别的小朋友“打了起来”。
  郑正还喜欢小动物,看到一只流浪猫被两个大孩子“用绳子吊在树上”,他居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郑正只是不喜欢把手背在后面,不喜欢写作业。
  其实,他同样不喜欢辍学。被轰回家的时候,他常会杵着腮帮,怔怔地听着隔壁校园传出的广播体操音乐;他还曾偷偷跑回学校,扒着门缝,望着小伙伴们上课的样子。
  电话中,这位母亲兴奋地回忆“打赌”的故事,她还记得,郑渊洁演讲后,郑正居然主动写了一篇回忆作文,乐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郑正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没能进入礼堂听演讲。”记者说,试图询问她当时的心情。
  “他没有告诉过我啊,他没有听到演讲?”电话那头,这个60岁的母亲,突然哭了。
  原来她从来都不知道,19年前,当礼堂里的欢呼声把“屋顶都掀起来”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老师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风中。这个12岁的男孩,一手抹着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紧紧地攥着那本《童话大王》。

7. 人物专访怎么写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问:
1.环境的变化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2。做交流生之前有什么期待和担忧的,做了交流生之后又是怎么样的?
3.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4。做了交流生以后,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到了国外的交流生,比较国外和中国的异同之处
6.是否会想念家乡?国外的交流生怎么和国内人的家人、朋友联系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再提出相应的你想知道的问题,
不过你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人物专访怎么写

8. 请问一下人物采访稿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啊?要提一些什么问题啊?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