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思想有何异同

2024-05-13

1. 中西方管理思想有何异同

21世纪,是管理学理论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合作的日益频繁.也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融合。

一、           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管理理论。非常注重文化和伦理的引导。在17世纪之前,这种管理思想给东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和昌盛。但近代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迅速崛起,使管理学理论成长的落脚点一直停留在西方的管理思想体系之中。随着东西方之间经济的不断融合,东方的管理思想必然会在世纪之交的管理学理论中得到回归。

1、            东方管理思想:基于文化与伦理的约束和激励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中华管理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以及《周易》和佛学等众多学术流派。

这些思想包括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人性之善”、“修己安人”;以道家学派为代表的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墨家为代表的“兼爱”、“利人”;以法家为代表的“唯法为治”;以兵家为代表的“运筹定计”、“知人善任”;以《周易》为代表的“刚柔相济”、“崇德广业”;以佛家为代表的“以善为本”等。

东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   通过文化和伦理引导人性,从而规范个体行为

东方对于人性假设在初期就有不同,但以人性本善为主流思想。以儒家为代表。儒家文化认为人生而性善,孟子在《告子上》中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还进一步指出:仁、义、礼、智这“四心”是人皆有之的善性。并且认为人的善性可以通过教育、修养和德化保持,因此主张德治,强调教育的作用。人的管理是可以通过保持和发展这种善端而达到的,是可以通过人本身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制度和刺激而达到的。

置于文化、伦理基础上的东方人性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重整体,倡导群体的凝聚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道德,注意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以道德作为管理的基础,把人性和伦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舆论、伦理规范的引导,达到规范个体行为的目的。

(2)   强化道德观和责任感的约束与激励

东方管理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下,其管理方法表现为“仁政”、“信民”和道德感化。更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与精神塑造,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有理想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通过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舍生取义”等。

约束和激励更多的表现为正向性、侧重于“软管理”手段。

2、            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与现实意义

近20年来,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加强,英美等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时期,而日本等国家在东方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却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使得主流的管理思想已经开始把重心转向东方“软管理”,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特别是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重视企业文化,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学习型组织被提出并应用。这些迹象都在不断证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主流的西方管理思想因过于强调“理性”和“效率”,在包容性、人本性、柔和性、服务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东方管理思想正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内涵,东方的管理思想的回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东方管理理论的精髓和创新在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人”是东方管理哲学的核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要求管理者为他人着想,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威望感召和示范,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管理绩效。就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另一方面:“人为为人”。作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人为为人”揭示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激励与服务的综合体现,强调自身行为的激励和修养,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与人互相联系,并且可以转化。对任何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个从个人行为逐步向为他人服务转化的过程,即从“人为”向“为人”转变的过程,从而达到群体和谐。

随着柔性管理时代的到来,东方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和群体和谐思想必然是未来管理的重点与方向。

二、           强调科学与效率的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1、            人性假设与科学管理

人性假设对于管理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涉及和措施的采取,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和理解为基础,可是说没有对人性的理解就没有对人的管理,多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关于人性的各种看法,其中,泰勒、薛恩、波特、麦格雷戈等学者的人性假设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观点构成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轨迹,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转变。这些人性假设成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管理者采取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的人性理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实,为企业发展而提出,以效益为目标,其发展经历了“对工作与组织的研究→对人与组织的研究→对生产与营运过程的研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对以人为本的研究→对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知识管理的研究”的过程。 

西方管理思想代表的当时时代的需要,侧重于方法意识和技术层面。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采用“任务管理”的方法,制定恰当的工作定额,这一定额是通过精确的“时间—动作”研究而确定的,这是一种制度化、标准化、定量化的科学式管理,热衷于追求管理的数字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即使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Y理论时期,或者以“文化人”假设为基础的超Y理论时期,这种制度化的、标准化的、定量化的方法论意识并未偏离,只是在此主流之外,西方开始重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作用、员工自我发展的价值、管理员工方法的差异性等作为辅线发展,而科学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思想的主流,也是西方核心的管理方法。

2、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西方管理原创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并成为今天管理发展发展的基础。无论管理学如何发展,都抛弃不了它的基本框架体系和概念范畴,以及一些根本性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

西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理性分析格外重视,企业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越来越被重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理念,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理念,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等。

无疑,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即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过程的产物。

三、           东西方管理思想在碰撞中走向融合

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和强调科学与效率的西方管理思想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向性,即:东方管理追求和谐,西方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和卓越是两者追求方向上的主次差别,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现实状况下,卓越和和谐的逐步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方管理思想的问题是如何在管理操作的过程中配置伦理价值观念和人际(人伦)关系;而中国当代的管理思想的问题则是如何在伦理价值上建立操作行为体系,如何认清操作规范行为的重要性。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潮影响的深入,文明的冲突、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化进程永恒的主体和旋律。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文化间的沟通对话与和谐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未来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取向应以东方管理文化为核心,吸收西方管理文化的科科学成果,以丰富管理科学的理论宝库,从而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大融合。
参考资料: http://xiaxixi.blog.sohu.com/71353326.html

中西方管理思想有何异同

2. 西方管理思想是什么

转载
学习西方管理学思想的感想
    科学管理在20世纪2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这一划时代的科学管理运动,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为西方社会-练了一代代职业化人才,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思想武器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传统社会、起飞前、起飞、成熟、高消费阶段,同时钱德勒将美国大企业发展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①资金的初步扩大和积累;②合理使用资金;@发展新的市场和行业;④建立新的结构.科学管理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又是大公司处于资金积累向资金使用阶段过渡时期。科学管理原理先是在美国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应用并取得成功。泰罗使管理成为科学,是管理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正如德鲁克所指出的:“科学管理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贡献。与泰罗同时代的企业家、理论家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控制计划和生产的“甘特图、吉尔布雷斯的工时与动作研究、埃默森的职能参谋制,韦伯的科层制、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科学管理在市政管理与教育的应用。当然“泰罗制”的科学管理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难以反映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管理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人的研究,组织系统及战略研究,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其后,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又应用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方法发展了各类管理学派,构成现代管理丛林.但正如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所称,现代管理方法的核思想都可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方法也需要不断地在“干中学”中总结并传承。所有这一切首先要落脚到“泰罗制”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念、精神、方法和工具的基石上。中国企业家大都没有经过科学管理的系统训『练,或承接上一代人的企业管理经验。从整个社会公共管理层面来看,硬件经济指标虽然上去了,高档消费品增多了,但食品质量危机、交通秩序紊乱、矿难事故频发、环境污染、行政低效、破坏性建设等,无一不凸显出科学管理的软肋。如果不经过科学管理阶段的艰苦历练,就谈不上人的现代化、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这是中国企业群体成长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必经之路。科学管理是我国企业乃至国家发展;}士大的关键要素。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新兴企业不断涌现,经工商登记的各类企业已达700多万户,居世界之冠。中国企业数量与规模在迅速扩张的同时,最严峻的考验首先在于这些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否与之相匹配。固本强基,重新认识并补修“泰罗制”,创造适应当今时代的“泰罗制”,推动科学管理的复兴,夯实最基础的管理能力,中国企业才有进一步壮大的可能,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否则,所有的成果都只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性。标准化、流程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应在公

3. 对西方管理思想的认识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

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

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

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

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

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

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

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

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

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导

致企业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化程度较低。

而西方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崇尚的是“自由、平等、

1/4页
博爱”,使得西方的管理文化风格更多体现为:在管理和授权方面他们相信对问题最了解的人对问题最有发言权。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决策上的个人主义,因为西方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往往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尽管在决策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其受个人管理能力、知识、经历的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性意味着管理文化是逐渐演变而来的。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1(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2(强调“士气”的重要性。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的裨益。

3(讲究激励的艺术。如法家提出的“法”“势”“术”三者并重、儒家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

对西方管理思想的认识

4. 谈谈对西方管理思想的看法

21世纪,是管理学理论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合作的日益频繁.也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融合。

一、           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管理理论。非常注重文化和伦理的引导。在17世纪之前,这种管理思想给东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和昌盛。但近代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迅速崛起,使管理学理论成长的落脚点一直停留在西方的管理思想体系之中。随着东西方之间经济的不断融合,东方的管理思想必然会在世纪之交的管理学理论中得到回归。

1、            东方管理思想:基于文化与伦理的约束和激励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中华管理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以及《周易》和佛学等众多学术流派。

这些思想包括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人性之善”、“修己安人”;以道家学派为代表的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墨家为代表的“兼爱”、“利人”;以法家为代表的“唯法为治”;以兵家为代表的“运筹定计”、“知人善任”;以《周易》为代表的“刚柔相济”、“崇德广业”;以佛家为代表的“以善为本”等。

东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   通过文化和伦理引导人性,从而规范个体行为

东方对于人性假设在初期就有不同,但以人性本善为主流思想。以儒家为代表。儒家文化认为人生而性善,孟子在《告子上》中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还进一步指出:仁、义、礼、智这“四心”是人皆有之的善性。并且认为人的善性可以通过教育、修养和德化保持,因此主张德治,强调教育的作用。人的管理是可以通过保持和发展这种善端而达到的,是可以通过人本身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制度和刺激而达到的。

置于文化、伦理基础上的东方人性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重整体,倡导群体的凝聚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道德,注意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以道德作为管理的基础,把人性和伦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舆论、伦理规范的引导,达到规范个体行为的目的。

(2)   强化道德观和责任感的约束与激励

东方管理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下,其管理方法表现为“仁政”、“信民”和道德感化。更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与精神塑造,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有理想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通过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舍生取义”等。

约束和激励更多的表现为正向性、侧重于“软管理”手段。

2、            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与现实意义

近20年来,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加强,英美等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时期,而日本等国家在东方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却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使得主流的管理思想已经开始把重心转向东方“软管理”,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特别是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重视企业文化,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学习型组织被提出并应用。这些迹象都在不断证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主流的西方管理思想因过于强调“理性”和“效率”,在包容性、人本性、柔和性、服务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东方管理思想正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内涵,东方的管理思想的回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东方管理理论的精髓和创新在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人”是东方管理哲学的核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要求管理者为他人着想,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威望感召和示范,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管理绩效。就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另一方面:“人为为人”。作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人为为人”揭示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激励与服务的综合体现,强调自身行为的激励和修养,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与人互相联系,并且可以转化。对任何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个从个人行为逐步向为他人服务转化的过程,即从“人为”向“为人”转变的过程,从而达到群体和谐。

随着柔性管理时代的到来,东方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和群体和谐思想必然是未来管理的重点与方向。

二、           强调科学与效率的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1、            人性假设与科学管理

人性假设对于管理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涉及和措施的采取,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和理解为基础,可是说没有对人性的理解就没有对人的管理,多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关于人性的各种看法,其中,泰勒、薛恩、波特、麦格雷戈等学者的人性假设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观点构成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轨迹,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转变。这些人性假设成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管理者采取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的人性理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实,为企业发展而提出,以效益为目标,其发展经历了“对工作与组织的研究→对人与组织的研究→对生产与营运过程的研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对以人为本的研究→对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知识管理的研究”的过程。 

西方管理思想代表的当时时代的需要,侧重于方法意识和技术层面。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采用“任务管理”的方法,制定恰当的工作定额,这一定额是通过精确的“时间—动作”研究而确定的,这是一种制度化、标准化、定量化的科学式管理,热衷于追求管理的数字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即使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Y理论时期,或者以“文化人”假设为基础的超Y理论时期,这种制度化的、标准化的、定量化的方法论意识并未偏离,只是在此主流之外,西方开始重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作用、员工自我发展的价值、管理员工方法的差异性等作为辅线发展,而科学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思想的主流,也是西方核心的管理方法。

2、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西方管理原创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并成为今天管理发展发展的基础。无论管理学如何发展,都抛弃不了它的基本框架体系和概念范畴,以及一些根本性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

西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理性分析格外重视,企业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越来越被重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理念,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理念,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等。

无疑,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即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过程的产物。

三、           东西方管理思想在碰撞中走向融合

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和强调科学与效率的西方管理思想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向性,即:东方管理追求和谐,西方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和卓越是两者追求方向上的主次差别,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现实状况下,卓越和和谐的逐步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方管理思想的问题是如何在管理操作的过程中配置伦理价值观念和人际(人伦)关系;而中国当代的管理思想的问题则是如何在伦理价值上建立操作行为体系,如何认清操作规范行为的重要性。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潮影响的深入,文明的冲突、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化进程永恒的主体和旋律。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文化间的沟通对话与和谐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未来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取向应以东方管理文化为核心,吸收西方管理文化的科科学成果,以丰富管理科学的理论宝库,从而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大融合。

5.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哦~[大红花][开心],关于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导致企业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化程度较低。而西方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使得西方的管理文化风格更多体现为:在管理和授权方面他们相信对问题最了解的人对问题最有发言权.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决策上的个人主义,因为西方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往往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尽管在决策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其受个人管理能力、知识、经历的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性意味着管理文化是逐渐演变而来的。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摘要】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哦~[大红花][开心],关于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导致企业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化程度较低。而西方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使得西方的管理文化风格更多体现为:在管理和授权方面他们相信对问题最了解的人对问题最有发言权.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决策上的个人主义,因为西方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往往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尽管在决策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其受个人管理能力、知识、经历的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性意味着管理文化是逐渐演变而来的。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回答】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回答】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

6.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
  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
  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
  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
  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
  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
  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
  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
  他们是一种直观性。
  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
  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
  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7. 对西方管理思想的认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二千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没有在文字上形成一部全面而又自成体系的领导学全书,但是,却创立了许多非常实用的领导哲学。这些领导哲学,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的管理、各级政府的管理、军队的管理、家庭的管理、民间组织的管理——甚至是非法组织的管理(如上山为寇的造反组织)中;在这些管理实践当中,我们还是可以梳理出比较明晰的脉络。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自成体系的文化。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我们的观点,我们采取中、西对比的方法,来阐述管理思想的特点。
 
    西方文化信奉“性恶论”,即认为大多数人的本性是恶的;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为公众谋福利的人虽然也存在于人群之中,但这种人似乎屈指可数,其行为不能作为人群的普遍现象而加以归纳和提倡。中国古代文化则推崇“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善的;少数本性无法改造的败类,虽然也难免混迹于人群之中,但这种人不代表大多数。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想。  基于人性本恶的认识,即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谋私利的;并且,只要外部环境允许,就会干对自己有利而不利于公众的坏事。所以,西方近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原则是:使人没有办法干坏事。
 
由于认为人性本善,即绝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好的;人之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某些不良的因素掩盖了人的善良本性。所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原则是:设法去掉这些不良因素。
 
我们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与西方近代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尽管在年代上似乎不相匹配,但是,由于这两种思想是形成中西方管理模式泾渭分明的核心所在,只有从这两种思想的研究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地看清中、西方管理的经脉。所以,为方便研究,此处忽略了年代时间上的不匹配。    
 
二、中、西方管理手段比较
 
    (一)以制约为核心的西方管理手段  为实现“使人没法干坏事”的管理目标,西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建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即西方近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约。比如,美国的“宪法之父”富兰克林在起草美国宪法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美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设计,就是要假定——不幸选举出了一个“恶人”当总统;而这个总统在这样的一个组织机构当中,也无法或者很难干坏事。虽然,“恶人”当总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美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设计

对西方管理思想的认识

8. 东西方管理观念的差异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它文化,诸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东西方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东方人善于按照“天人合一”的模式进行思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人们难以割断历史的脐带,总是按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不愿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企业文化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⑴、求同心理,强调集权式管理;⑵、企业社会化,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⑶、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精神作用;⑷、情感伦理突出,倡导在组织内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⑸、政治管理,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相混同,强调组织的整体控制能力;⑹、仁和哲学,善于用含糊与微妙的管理艺术,淡化组织冲突。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文化则强调科学性和精确性,讲究效率,重视质量、技术等物质要素,鼓励个人奋斗,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突出,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在管理上制度比较完善,规则意识很强。

  从上述文化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企业文化的主要差异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一是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不同。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应自然、少私寡欲,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而西方主张“天人二分”,认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二是对待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不同。东方文化是建立在以“情感”为纽带的“家本位”文化基础上的,提倡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鼓励群体发展与团结进取,人与人之间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总则,以“三纲五常”为行为规范,以“和气生财”为职业要求,以“情感、道义、责任、纪律”为社会约束,形成了伦理、等级分明的工作关系,这种关系互补效应好,整合功能强,有利于企业综合功能的发挥;三是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管理以结果为导向。而东方文化,则以情感管理为纽带,寄情于理,移情于法,考虑“后果”,注重效果,偏重于人的作用与价值实现。由此可见,中外企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非经济因素,尤其是用文化的因素,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企业力量。

  不知道是否能对上您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