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吗

2024-04-27

1. 中国境内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吗

  中国境内的货币兑换是有限制的。
  有限自由兑换外汇是指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规定,对国际性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有一定限制的货币均属于有限制性的自由兑换的货币。此类货币通常存在一个以上的汇率,外汇交易也常受限制。
  有限自由兑换外汇又大体分为两种形式:
  1、在一定条件下的可自由兑换外汇。比如,我国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不能进行多边自由贸易结算,但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币是有限制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可从事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2、区域性的可自由兑换外汇。在一些货币区域(如美圆区、欧元区等)内,各成员国的货币盯住区域内关键货币,同其保持固定比价,并可自由兑换为关键货币,区域内资金移动不受限制。但如果将各货币区域内的货币兑换成关键货币以外的货币,或将资金转移到区域外的国家或地区,则要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限制。

中国境内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吗

2. 中国政府对个人炒外汇有什么看法

我自己炒过,而且看到很多人,包括银行的人,公务猿都在搞,应该没有什么。我在FXCM环球金汇取款过几次了。都正常到帐了,你如果是新手,最好是先去模拟栏目,自己先模拟模拟玩玩

3. 自由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吗

「外汇名词世界」14期:自由兑换货币

自由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吗

4. 人民币自由兑换对中国人炒外汇的影响?

人民币如果能自由兑换的话,一些大庄家(自己有很多黑钱或者是黑了国家很多钱的人)就可以买空卖空,这样RMB的走势就很容易失控,甚至被美国操纵,所以我们伟大的GCD是不会让RMB自由兑换的。。。放心吧~

如果能自由兑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汇率变动会非常剧烈,具体可以参照日元的走势,因为会有大量的风险偏好者纷纷加入炒汇的行列,利润和风险都会极大得增加。

国外的炒汇当然会有点差,准确得说应该是叫交易手续费,就跟炒股票和期货是一样的,而且的不同的银行手续费相差很大,像日本很多大银行都会吃掉一个点,比如说你在95空的美元日元,如果只跌到了94,那么你是没有钱赚的,一定要跌到93,你才能赚到一个点。。。

5. 目前我国能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有哪些,谢谢回答

我国的人民币属于有限度自由兑换货币。 这些货币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各种限制。如限制居民的自由兑换或限制资本项目外汇的兑换。

在我国,有20余种外币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挂牌买卖,它们是:美元(USD)、德国马克(DEM)、欧元(EUR)、日元(JPY)、英镑(GBP)、瑞士法郎(CHF)、法国法郎(FRF)、意大利里拉(ITL)、荷兰盾(NLG)、比利时法郎(BEC)、丹麦克郎(DKK)、瑞典克郎(SEK)、奥地利先令(ATS)、港元(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IN)、澳门元(MOP)、马来西亚林吉特(MYR)等。

目前我国能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有哪些,谢谢回答

6. 炒外汇,能不能通过保证金交易炒美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不过很快就会跟国际接轨的,有考虑别的投资吗

7. 我国为什么没有外汇期货交易?

人民币利率没有市场化,那就没有可能推出人民币相对外币的汇率期货,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也是必要条件。当然,其他外汇期货其他市场已经有成熟的交易市场,我们推出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即使我们推出也没有话语权。

我国为什么没有外汇期货交易?

8.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的摸式选择和路径安排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个国家对居民和非居民的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的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允许把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国际通用的货币。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中履行国际货币的职能,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被广泛接受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国际化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化,它对于货币发行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1)铸币税收入。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实际上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一种变相负债的权利,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会使我国每年获取相当一部分铸币税收益。如果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在长期能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 2015 年人民币的区域化带来的铸币税收入可能达到 152.8 亿美元,年约为 224.6 亿美元,2020 年约为 300.2 亿美元,我国将因人民币的国际化获得的年均铸币税收入至少可稳定在 25 亿美元左右。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作为东亚地区的支点货币,将会在贸易对价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相当部分贸易结算可以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或者部分用人民币结算,会大大降低结算风险,扩大国际贸易交易。 (3)节约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这种高国际储备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体现我国对外清偿能力有很重要作用,但相应储备成本也很高。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清偿能力可以用人民币去实现,外汇储备将会大幅减少。目前的高外汇储备一方面对基础货币投放构成压力,另一方面,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公债,为美国经济做贡献,相反减少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对外汇资源的持有和支配。 (4)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目前,我国的外债计价货币大都是美元和日元。由于美元和日元的剧烈波动使我国的外债负担不断加重,或者被动性加强,也不利于外债管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会提高我们的偿债能力。通过人民币的稳定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三者之间的交易转化化解外债风险。 (5)财富增长效应。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居民收人水平;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建立稳定汇率的“资产池”。资产池主要是政府发行的大量债券和金融产品,以供应广大投资者和持有人民币的外国居民和政府操作。为了实现资产组合,居民将会产生持有更多政府债券的偏好。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可降低文件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2、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1)人民币汇率风险。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游资流出与流入畅通无阻,这会对本国货币供给造成影响,货币供给的冲击又会对汇率乃至整个国内经济造成影响,投机冲击成本也就在所难免。以人民币结算、储备与标价的资产损失可能性加大,其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企业的经济风险扩大。但这种风险又是外汇市场上固有的风险。任何进入外汇市场自由交易的货币都有这些风险存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这种风险,相对于在管制条件下不可自由兑换时风险大大加强。这种风险在交易过程中会以各种规避风险的方法以市场手段和各种金融工具去化解,这需要在人民币国际化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相互配套,否则,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而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不相适应,那么金融风险自然会扩大。 (2)利率自由化成本。利率自由化后,国内大多数企业丧失了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低利率政策的收益,在浮动利率情况下,一旦利率上升,国内企业和经营者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增长。利率自由浮动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国际资本移动规模、速度扩大和提高,从而扩大交易成本,增加风险因素。 (3)调控成本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央银行在调控经济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要考虑世界经济变化的因素。从政策变动对国内、国际经济两方面影响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个内外政策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在必要时为了国际经济目标而可能丧失国内经济某些方面的利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放在全球角度考虑。加大了调控难度,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信息、处理、货币合作、目标政策协调方面更加密切,扩大了中央银行调控国民经济的成本。 (4)信心成本。信心成本主要表现为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增强持有信心的“升值成本”和维持持有信心的“承诺成本”。一国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一般地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货币对外升值。对于货币发行国来说,持续地、大幅度地处于升值状态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是使对外贸易收支潜伏着失衡的可能,同时,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和取得国际货币地位后要维持国外货币待有者对本国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国必然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调整政策使其服从于可兑换性的要求。国际货币发行国维持该货币国际信心的承诺成本亦可看成是其承担国际责任约束自我行为而带来的成本。 (5)政策偏离成本。货币国际化使得国内和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溢出效应使得一国国内的货币政策没有或者只有很小一部分作用于国内经济变量,货币政策达不到预定的最终目标;而国外的回馈效应又使得国外政策会波及到国内。两种效应同时起作用致使货币政策偏离预期目标甚至失效。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有成本。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其带来较小的经济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2009.01.14)
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驶醣一�鹱橹�宰时菊嘶�驴啥一幻挥懈�柩细窠缍ǎ�话闳衔�时菊嘶�碌目勺杂啥一痪褪侨∠�远唐诮鹑谧时尽⒅苯油蹲屎椭と�蹲室�鸬耐饣闶罩У母髦侄一幌拗疲�棺时灸芄蛔杂沙鋈刖场T诰咛迨导�校�承┕�蚀⒈富醣以诠�驶��讨幸廊欢宰时菊嘶�碌亩一皇凳┮恍┍匾�南拗疲�酝夤�苯油蹲识畹墓钩伞⑼庹�婺=�锌刂疲��挥跋旄�旧系淖杂啥一恍浴?br />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大部分国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时都是采用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汇率稳定换来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一国要实现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至少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上个世纪末期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稳定性与短期资本流动密切相关。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实现相当于为短期资本流动打开方便之门,而利率则是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有力手段。
  如果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入的外资往往会直接形成过多的外汇、本币资金投入,在国内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反,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出的外汇资金过多的话,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造成汇率不稳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同时,在利率扭曲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自由兑换,非常容易诱发套利活动和外汇投机,甚至酿成金融危机。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应是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将迅速膨胀。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各项监管措施。
  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货币自由兑换包括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两项内容。货币自由兑换由政府决定,并大多采用对外宣布的形式,例如,我国宣布1996年12月1日起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实行可兑换。本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质上属于货币自由兑换中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内容。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还可以分为境内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和境外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目前我国所实现的只是前者。如果人民币可以广泛地用于国际结算,即实现了境外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不能认为只有人民币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才能用于国际结算。事实上,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身就是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一种表现形式或一个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已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宣布,人民币将最终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这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但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即从经常项目自由兑换逐步走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从境内自由兑换走向境外自由兑换,可见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身就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或阶段。
通常货币国际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地用来计价结算;第二层次是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被广泛用作交易货币;第三层次是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一。如果本币广泛地用于计价结算,那么该币将有可能逐渐地成为外汇交易的主要对象货币。如果本币被广泛用于国际交易,那么该币就可能成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时买入外汇的对象货币,其结果是本币成为储备货币。因此,本币用于国际结算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尽管政府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即便政府想推动货币国际化,但如果本币对非居民没有吸引力,货币国际化也是难以实现的。例如,上世纪80年代过后,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推广日元国际化,可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元国际化程度反而趋于下降。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总量稳居世界第三位,贸易依存度达60%左右,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说明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已相当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深度及广度的进一步扩大,必将产生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目前已部分地从边境贸易和地下交易中反映出来,而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3、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良好条件
首先,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本国居民在对外交往中自然愿意使用本币,但通常只有非居民对本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愿意在经济贸易交往中使用本币作为结算币种,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才可能成为现实。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2008年进出口总量高达2.56万亿美元,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需求日益发展。当前,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需求较大的境内外企业主要有以下六类:
(1)具有选择结算币种和定价能力的境内进出口商。如果境内企业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定价能力较强,为了控制汇率风险、节省成本、加快资金使用效率,他们会倾向于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
(2)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向我国出口)。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向我国出口的境外企业具有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倾向,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目前有些企业提出了开立人民币信用证的要求,正是这种需求的反映;
(3)母公司在境内、在东亚和东南亚区域有直接投资的中资企业。这种类型的公司在母公司与子公司贸易往来中,会倾向于使用人民币清算,以达到减少汇率风险、加快资金的周转和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目的。调研中了解到,这类企业普遍具有这类愿望;
(4)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陆有一定投资规模的中资企业。这类企业有相当部分的收入来自大陆,以人民币形态表现,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它们会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以达到合理匹配币种、规避汇率风险,控制交易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以及赚取汇差收益的目的;
(5)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陆有相当规模的投资、人民币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外资企业。如
集团在大陆境内拥有多家五星级酒店,人民币占收入的比重较高,而其相当部分的物品要从东南亚进口,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显然有助于该公司合理配置币种、规避汇率风险、锁定交易成本,加速资金周转;
(6)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陆境内设有地区总部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交易类型基本与上述几类相同,只是其结构和层次稍稍复杂一些。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的地区总部既要与境外的母公司开展贸易,又要与境外的公司之间展开贸易;同时地区总部对境内的子公司还要进行财务上的集中管理。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地区总部(通常设在北京和上海)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需求。
其次,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非居民对本币计价结算的需求首先取决于对外经贸活动规模的扩大,其次是本币(一般是指与美元的)汇率与通胀率的稳定。如果本币汇率经常变动,特别是贬值,那么该货币就不会有吸引力。如果一国通胀率较高,无论是从货币购买力下降还是可能产生货币贬值预期看,非居民采用该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的需求将明显减弱。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人民币将基本处于这样一个平稳升值的状态。与此同时,尽管2008年近6%的CPI涨幅较往年偏高,但仍属可控,且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逐步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稳定坚挺的汇率和低位运行的通胀率十分有利于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
第三,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本币用于计价结算的结果是非居民在本国银行中持有的本币账户存款额的变动。以对外贸易为例,如果本国的贸易收支为顺差,非居民的本币存款会减少,由此产生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需求。反之,如果出现收支逆差,非居民的本币存款就会增加,由此会产生投资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如果较为发达,并且非居民在市场上可以自由地进行资金交易,那么,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