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确定性

2024-05-16

1. 什么是不确定性

什么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经济学里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uncertainty),其指的是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与损失的分布范围以及状态不能确知。

什么是不确定性

2. 什么是不确定性

什么是“不确定性”?
  
  
 1.黑天鹅是哪种不确定?
  
 预测包含两种不确定性。
  
 第一种是“偶然不确定性(Aleatoric uncertainty)”, 也叫统计不确定性。它的意思是在给定模型的情况下,在模拟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有多大。我不能给你准确的结果,但是我能给你一个准确的概率。
                                          
 第二种是“认知不确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也叫系统不确定性。意思是说你这个模型可能不对。因为知识不确定性而预测不准,那就是我考虑不周,是我缺少重要的认知。
  
 什么叫“黑天鹅”呢?黑天鹅说的是认知不确定性。明知道登山有一定的危险,有人还非得登山,结果摔死了 — 这不叫黑天鹅,这叫运气不好。反过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则可以称为一次黑天鹅事件,因为导致金融危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个机制不在经济学家的预测模型之内。 
  
 2.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粒子,既在这里,也在那里。
  
 其他性质也是这样,一个电子的自旋,可以是正和负的叠加态,既是正的,也是负的。当你观测的时候,有一定的几率观测到正的,一定的几率观测到负的。在你观测之前,它既是正的也是负的。
  
 在观测之前,你不能确定它在哪里。你一观测,叠加态坍缩了,你才得到一个确定的“正的自旋”,或者“在左边的缝”。
  
 量子力学是“既在这里又在那里” —— 不仅仅你测不准,而是观测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中国的物理书都把“测不准原理”改称为“不确定性原理” —— 事实上英文本来就是 uncertainty principle. 
  
 “不确定性”会导致什么?
  
 1.迷信
  
 渔民进行宗教仪式、运动员追求好运气、鸽子做多余的动作,有的是指望神,有的是靠自己,但是本质上体现了同样一种思维 —— 那就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人们总想做点什么事情来干预一下。
  
 这有点像是做科学实验,只不过实验结果永远都是这么做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
  
 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心里就不踏实 —— 这就是迷信。
  
 2.强加纪律
  
 面对不确定性的一个办法是给自己强加一些严格的纪律。有研究发现,1920年代美国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那些比较自由的教堂。等到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去教堂的人数不但增加了,而且他们去得更多的是充满教条主义的教堂。
  
 3.寻求阴谋论
  
 越是经济不行,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越热衷于各种谣言和阴谋论。日子越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越要抓住一点确定感。哪怕是确定的坏消息都是好消息。
  
 4.贫困病
  
 贫困的本质是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贫困带给人的坏影响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而且新研究似乎表明,这种影响能够遗传。
  
 5.制定目标
  
 也许人制定目标,是因为人对目标,有一种心理需求。
  
 登山者爱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登山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登顶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 人生总得有点意义对吧?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几年的时间训练,投入重金做各种准备,一旦正式攀登,哪怕天气突然恶化也不愿中途放弃,宁可违反规则也要登顶!我们看珠穆朗玛峰登顶路线旁边倒下的一具具尸体,他们到底是怎么一种境界?
  
 只有心理学家能理解他们。心理学家分析,对这些不顾一切登顶的人来说,“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目标了,“目标”已经成了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
  
 我为什么?—— 因为山就在那里。
  
 我是谁?—— 登山者。
  
 有了登顶这个目标,我生活中一切事物才有了方向,我才能好好活下去。
  
 心理学家说,这些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目标,是因为他们惧怕“不确定性”。当生活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你一切都可以按照这个目标展开,可以指定详细的计划,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你可以忽略一切与这个目标无关的东西,外界再怎么动荡都与你无关。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呢?你的感觉会特别好,觉得生活特别充实,每天很有干劲。
  
 怎么应对“不确定性”?
  
 1.见机行事,随其自然,没有机会就不要硬做,机会来了就放手大干。世界非常复杂,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而且不可能围着你转。
  
 人生当然可以有一个大的努力方向,但是不应该给自己设定特别具体的硬性目标。你的人生哲学必须考虑不确定性,随时应对机会和风险:
  
 *不要只问自己想要什么,还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工具和条件。不顾条件凭空设定目标,就是妄想。
  
 *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先别想成功了是多大的成就,先想想如果失败,这个损失你能不能承受。
  
 2.一个东西的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它克服了多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现在有一个人,生活非常规律,平时就出现在四个地方:家里、公司、餐馆、健身房。如果我雇你做特工,帮我观察这个人,随时向我汇报他的位置,那你每次给我的信息无非就是“家里/公司/餐馆/健身房”四选一 —— 即使你不告诉我,我也有四分之一的把握猜对。所以你给我的信息价值不算太大。
  
 可是如果这个人全世界到处跑,今天在土耳其明天在沙特阿拉伯我完全猜不到他在哪,那你给我的信息可就非常值钱了。
  
 你的信息出来之前,这个人的位置对我来说是一种不确定性。你的信息,克服了这个不确定性。原来的不确定性越大,你的信息就越有价值。
  
 信息论的价值观是要求选择权、多样性、不确定性和自由度。我们不只想老老实实地活着,我们还想活出“信息”来。
  
 高手怎么应对“不确定性”?
  
 1.战胜认知偏误
  
 人的大脑非常不善于处理不确定的信息。职业扑克选手要提高水平,就必须战胜头脑中各种认知偏误。为此,一个高手必须能够区分以下这些东西 —— 
  
 * 运气和技艺
  
 * 信号和噪音
  
 * 决策水平和决策带来的结果
  
 2.拥抱不确定性
  
 普通人刻意避免不确定性,而英雄人物应该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注意我说的可不是“不怕不确定性”,而是要“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因为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即使对普通人来说,都是特别有好处的。
  
 平时养尊处优,偶尔饥寒交迫一次,体内的冗余就会发生作用,比如说储备了多时的脂肪这时候就能燃烧掉一些。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对某一部分你给它一点小刺激,小压力,只要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它都能够恢复过来并且变得更强。
  
 这正是健身的意义所在。故意搞些高强度的活动挑战身体极限,就能让身体慢慢升高极限,越练越强。
  
 那么根据这个反脆弱的原理,日复一日采用同样的健身套路就是不好的。因为人体能快速适应新局面,一旦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套路和强度,就没有什么新的潜力可挖了。这也是为什么健身减肥都是初期效果最好,可是很快就能达到一个不再进步的平台区。
  
 所以应该不断变换花样。这个项目进入平台期,那就赶紧换个项目让身体继续进步。这跟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学个什么东西最好时刻让自己保持在“学习区”,而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所以不论你是学习知识还是健身养生,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时刻挑战自我去应对新局面,才是符合“天道” —— 也就是进化论 —— 的做法。
  
 从学习和创新的角度,主动增加一些不确定性 — 读几本自己领域之外的书、了解一个和自己业务无关的业务,还容易带来惊喜。从做事的角度,不确定性可以帮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随机的输入可能会暴露一个软件意想不到的bug,使我们找到平常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3.主动增加不确定性
  
 我们还可以从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这个视角审视一下人生。
  
 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是要减少世界给自己的不确定性。新人看哪里都新鲜,老手看哪里都是俗套 —— 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一大堆可预测的事物之中敏感地抓住那些不寻常之处,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而我们做事,则要给世界增加一点不确定性!别人都以为我会这么做,然后我就真的这么做了,那我跟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我要输出信息,就得做一些别人想不到我会做的事。
  
 信息就是意外。从“信息论”这个维度出发,有两种事情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做的:
  
 *出乎别人意料的事;
  
 *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
  
 4.制造固定的仪式感
  
 有一种说法认为越是经常面对不确定性的人,越容易迷信。普通人上班拿固定工资不确定性不多,就不怎么迷信;而运动员和演员的收入乃至个人荣辱都随时跟着成绩变化,就比较迷信。几乎所有运动员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赛前准备流程,就如同宗教仪式一样丝毫不差。很多人还带着幸运护身符,有的足球教练一到比赛就要在西装里面穿一件已经很破旧了的衬衫 —— 因为那是他的幸运衬衫。普通人对此表示:呵呵。
  
 迷信不迷信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高手需要一套固定仪式来让自己进入状态。
  
 比赛状态和工作状态都不是自然状态。自然的人面对大场面的比赛会紧张,自然的人坐在电脑前更想看看新闻而不是马上潜心工作。固定流程,是顺利进入状态的好办法。
  
 我们以前在说过,学习和锻炼应该搞些多样性来保持趣味,但是这本书考察高手的做法,多样性确实不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做的是一件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所以要在其他所有方面增加确定性。
  
 5.刻意制造震动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经常会面临去无可去的局面。作家写小说写到一处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了,科学家搞科研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是需要任意的震动的时刻。我以前就听说,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电影院看电影,常常看完电影就获得一个新的灵感。
  
 所以分心也好,任意的震动也好,其实就是给创造过程来一点不确定性。而真正的创新者,不但不怕不确定性,还要时刻欢迎,甚至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6.坚持
  
 单个项目的成功,由两个变量决定。
  
 第一个变量叫 r 值,r 代表想法的好坏。r 值越高,这个想法如果能实现的话,它的影响力就越大。
  
 第二个变量叫 Q 值,代表你把这个想法实现的能力,也就是你的执行力。
  
 用 S 代表成功,那么巴拉巴西告诉你一个公式:
  
 S = Qr.
  
 r,是不可捉摸的。Q,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产量,你自己可以控制。这就是成功第五定律 —— 
  
 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成功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
  
 现在很多人爱说“拥抱不确定性” —— 请注意,说我不怕 r 值的不确定性,对各种想法持开放态度,这可不叫“拥抱”不确定性。你得主动出击,毫不懈怠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下去,没有新 r 值就难受,这才叫拥抱。

3. 什么是不确定性?

1、石头剪刀布:
一个不确定性游戏,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
2、掷硬币:
硬币有两面,是一个天然的二进制系统,利用掷硬币人们可以得到一组随机的二进制数字,有些人会把它作为做判断的参考,例如球赛由哪一方先发球,或先选哪半边场作赛。
3、掷骰子:
不确定因素制造工具,游戏中通常会用到骰子。比如经典的游戏大富翁、飞行棋以及其他一些游戏中,都需要用到骰子。普遍玩法为两个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相加,即为最终点数。

不确定性可以造成的影响
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有大有小。小而言之,可能影响一次营销活动的成败;从大的方面看,则可能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破产倒闭。由于不确定性,一些企业或者不敢放手去做比较长期的规划和投入,或者毫无理性、不顾后果地孤注一掷。
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它本身是一柄“双刃剑”。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才使得后来居上、脱颖而出成为可能;才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有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什么是不确定性?

4.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未知,既是恐惧的根源,也是前进的动力。
  
 未知,意味着不确定性。我们常常喜欢确定性,而厌恶不确定性,因为确定性能带来稳定——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食物,稳定的住处,以及稳定的生活——确定性就是是“高质量”。
  
 相反,不确定性,常伴随着动荡,很多时候,动荡会给我们带来负面体验——创业者的企业倒闭,生意人的大量负债,普通人失业,或者是孩子上学摇号失败。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即将退休的处长,他是小地方的分公司一把手,大权在握,许多人巴结他,不过他为人正气,处事圆滑,所以没犯过原则性问题,也因此备受下属的尊敬。
  
  
 有一次,他给我们开会,居然有感而发,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以后不是个处长了,可能也只能沦为去某个地方看大门。”但是他毕竟还没退休,所以也反应过来自己失态,随即又说:“不过即使都是看大门的,那也是还会有区别的,比如我会比其他人更认真……”
  
 所以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人,对于不确定性,也是心存一些畏惧的。
  
 在管理中,未知更是大忌,如果某个员工的习性,对于领导者是未知的,那么这个员工便难以去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岗位上去,为什么?因为领导者哪怕非常清楚员工的各项能力指标,但却不清楚其性格、品格,那么就难以判断其在遇到某项利益相关的重要事件的选择,因此便无法真正信任他。
  
 所以即使在团队中,未知也是无法被接受的。这类的事情还出现在更多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家长不能放任孩子一个人在家,那是因为孩子的行为举止是未知的;比如为什么要有交通规则,那是因为“没有规则”会使人的行为变得未知;比如为什么人们会抱着一份工资不高的工作不放,那是因为机会是未知的,人们不知道下一份工作会否比现在的好,等等。
  
 总之,未知的不确定性可能不是什么好事,确定性才是人们更想要的,可我在开篇为什么又说,未知是前进的动力呢?
  
 也许这才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凡事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当我们把时间的维度加入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当中去,我们跳出微观的世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确定的结局——死亡。
  
 每个人最终都会死亡,可有人的死重于泰山,而有人的死却轻于鸿毛,在这里面,死亡是确定,而泰山和鸿毛则是未知。这么看来,我们其实一直都在一个大的确定性当中,不断地行走在未知之中。
  
 这样说,其实仍旧不够具体,让我们展开来看。
  
 比如我们能确定明天是什么样的吗?答案是,不一定能。即使我们习惯了按计划行事,把日计划制定的完美无缺,我们依旧会有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于是我们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可以应对计划外的突发情况,把不确定性变成另一种确定性。
  
 我们常说,要选择重于泰山的活法,避开轻于鸿毛的活法,其实这两种选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看到的是泰山,我们就能够离泰山更近,每天走1公里,一年就行走了365公里;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反向的鸿毛,那么我们就离鸿毛越近。
  
 这同样是一种确定性,而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是否知道泰山和鸿毛的位置?
  
 当我们走到了心中的泰山前,所有人都说它是泰山的时候,我们举起它,才发现泰山为何轻于鸿毛?也许当我们走到鸿毛前,却发现它却重于泰山,这是戏剧性。
  
 我们究竟是怎么破除不确定性的束缚,去到一个确定性呢?这确实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树立起我们自己的确定性,去消除其他人心中对我们自己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个人品牌。
  
 有些人迷恋“未知”,从而成了赌徒。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心存侥幸,可殊不知日久见人心;他们喜欢赌博,以赚快钱,殊不知赌场大都掌握了概率学。
  
 其实加入了时间和众人视角的维度之后,每个人反而变得确定了,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确定性,所以即使他们自己迷恋“未知”,可在众人的眼里,他们一切都暴露在了阳光下。
  
 因此,未知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在把未知变成已知的过程中,未知给了我们动力;可是如果我们选择拥抱未知,接受未知,不再愿意把未知变成已知,那么可能的结果,或许就是变成一个赌徒吧。

5.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最近学习了梁宁的《产品思维课》和华杉的《孙子兵法》,两者同时谈到了一个概念: 确定性 。
  
 梁宁的《产品思维课》谈到说人其实是非常依赖确定性的,我们都会非常厌恶不确定性, 因为不确定性是未知,未知带来的则是恐惧,恐惧会让我们不敢往前迈出一步 ,从而被死死地困在当下。
  
 而华杉的《孙子兵法》则谈到 不战不败 ,也就是说没有把握的时候千万不要打仗,只有能够确定打赢的时候再去打,这样才能保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不仔细深究,则会感觉这两门课似乎在传递两个相反的观念:
  
  产品课里面是鼓励我们勇敢迎接不确定性,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东西,走新的路,不要让自己被已有的成就束缚住。 
  
  而孙子兵法课里面则教导我们学会等,等到自己这边完全准备好了,等到对方漏出了破绽,等到胜率已经非常高的时候,然后再去打。 
  
 一个鼓励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也应该勇敢前行,一个劝导我们在形势不够明朗胜败不够确定的时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那么哪一个对呢?
  
 其实两个都对。
  
  两者的区别在于承担的风险大小 。
  
 先说打仗,打仗的风险是多大呢? 打仗的风险是特别高的,一旦输了,那可是几万几十万条人命没了 ,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个国家,这种后果都是难以承担的。
  
 而平时的创业,或者说是公司的转型,包括说我们个人的决策,大多时候是不涉及到性命的,甚至说就算失败了对我们的资产、生活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风险其实蛮低的,失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是很大的 。
  
 所以风险低的不确定性,可以勇敢去尝试,而风险高的不确定性,则需要尤其慎重,而对于那种一旦输了身家性命全没了的不确定性,则千万不要去做。
  
 我们高度依赖确定性,但如果因此而不愿尝试新东西,不愿再接纳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会被锁死在当下。
  
 我们想成长,想改变,那么就必然要和不确定性为伍, 而接纳不确定心不代表赌,不代表不要命 ,我们在做出抉择的时候同样要做好风险收益比的计算,做好风控措施, 因为活着才有资格谈机会 。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6. 不确定性

等待机会,机会是靠等出来的,当然当机会未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否则的话哪怕机会真正的出现也很难抓住它。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个很关键,很多时候外面的工作未必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工作可能还没有出现。
  
  
 看着别人在这个市场上拼杀,很多时候靠的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可以靠实力去在这个市场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可以通过认知赚到钱或者通过知识赚到钱,那么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认知就可以了。
  
  
 当一个人意识到懒惰是不舒服的,只有动起来去做事情,然后通过做事获得成长,那么或许这个人就改变了一种境界,至少内心里他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是最舒服的,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舒服的。
  
  
 俞敏洪对话樊登,说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追求确定性,而事实上越想追求确定性或许越无法达到确定的结果。
  
  
 其实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父母总是给孩子灌输思想,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长期灌输之下,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确定性。
  
  
 所谓的确定性,是自己在某个领域深度的思考和实践之后得到了一种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结果。
  
  
 把不确定性当作生命当中的一种礼物,和不确定性友好相伴,或许生命当中会有更多的奇迹出现。

7.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小时候在提心吊胆中活着,长大后必然无法面对身外及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有限的精力和头脑全部用来应对各种莫名其妙的恐慌和不安,心惊肉跳的日子成了多少成年人的生活常态。
  
         世界是不确定的,人生亦是不确定的。教育如果不能高一步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并带着一批一批的孩子们在不确定中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确定性,那被动成长的孩子们会把命运中的不确定性放得更大,胆战心惊、阴虚火旺的状态一旦形成,他的命运可能好吗!
  
         稳定的情绪、坚定的信念、开阔的心胸、灵活的头脑……这些品质和精神的完善首先不是用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而是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来世界里打开一片确定的天地、走出一条确定的路来。
  
         教育当有此思此行!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8.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人生来厌恶风险,总是对确定性情有独钟,而对不确定性深恶痛绝。
  
 比如工作方面,很多人宁愿选择工资相对不太高的工作,只因为那是传说中的铁饭碗。很多人一辈子都固守着这样的工作,还沾沾自喜地嘲笑着那些比他活得更好的人。
  
 还有选择问题。如果有两个选择摆在大家面前,一个选项是如果你选择就可以得到100万元,另外一个选项是你有10%的概率会得到10亿元。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第一个选项,较少会有人去冒险拼那10个亿,因为100万元的资金太确定了,我们不用冒任何风险就可以得到固定收益。
  
 而且似乎得到一百元钱的幸福,远远低于损失一百元钱的痛苦。捡到一百元钱,我们可能会微微一笑,但丢失一百元钱我们可能会悲伤好久。
  
 我们都知道收益来源于风险,正是不确定性才带来了收益,但我们依然不愿意去博取这份收益。
  
  
 正如“三门”游戏,在面临第二次选择时,很多人不愿意重新选择。纵使他们知道了重新选择中奖的概率更大,他们依然还会选择固守。
  
 有些理论是反人性的,它和我们的常识是向背离的。我们觉得对的恰恰是错误的,我们觉得错的恰恰是正确的。但我们却更愿意相信我们的直觉,而不去按照正确的认知去做正确的决定。
  
 概率问题是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我们按照概率来操作肯定是最优解。但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呢?
  
 我觉得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侥幸心理,我们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特例。但其实我们真的只是随机事件,事情的发生从来没有因为我们是谁而有丝毫的波动。
  
 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情况比较特殊。殊不知,每个人都会这样说,我们真的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如果知识已经被验证为正确,最好的行为应该是选择相信,充分利用知识的力量来做决策,一定要相信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特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