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之下的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云

2024-04-27

1. 迷雾之下的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云

久旱逢甘霖。11月11日,沪深两市沉寂多时的房地产板块迎来爆发,招商蛇口、金地集团、泰禾集团等多只股票涨停,港股内房股也纷纷上涨。债券方面,一批此前大幅下跌的房地产债券,涨幅均超过两位数。
在此之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调控,下半年来的信贷收紧,使得市场交易大幅缩水,部分房企遭遇资金链危机,并连带导致股债两市持续下挫。
引发此轮资本市场升温的,是近期的一系列利好信息。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传递出融资和并购政策松绑的消息;11月10日,沈阳疑似大幅松绑调控政策;而在近期,高盛、贝莱德等外资机构正在大举买入中国房企债券。
其中,因未能得到当事各方确认,部分消息显然有“罗生门”之嫌。但对于信心已经跌入谷底的房地产业来说,提振作用仍然明显。
事实上,自今年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以来,政策微调的预期就开始出现。近一个多月来,除公开表态外,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召开3次房企座谈会,密度之高颇为罕见。
这些动作释放出的利好消息,都成为房企的信心之源。但事实上,与外界纷扰的解读不同,监管层从未释放出明确的“松绑”信号。因此,现阶段行业能够维持多大程度的乐观,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
受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7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到9月,降幅已达到两位数。不仅传统的“金九银十”成色不足,一些房企的资金状况也变得紧张,由于偿债高峰期将至,少数企业已处于违约的边缘。
受此影响,热点城市的第二轮集中供地以冷淡收场。与首轮供地的热情洋溢相比,溢价率下跌、流拍率升高是普遍现象,不少地块因报名数量不足而出现“未拍先流”。
同期,有机构开始抛售房企债券,并导致一些美元债价格大幅下跌。股票市场同样表现不佳,三季度以来,A股地产板块以阴跌为主,少有上涨行情。这种骤然的下挫,让不少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
事情从9月末开始发生变化。
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表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10月15日,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首次对信贷收紧的现象作出解释,“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他将这种变化称为金融机构的“短期过激反应”。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事实上,随着此轮表态的做出,信贷环境也已有所改善。华东区域某房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部分银行已重新启动开发贷审批流程,一度停滞的按揭贷款也开始发放。
贝壳研究院监测重点城市房贷利率数据显示,10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90城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这是年内上述指标首次环比下降。
11月10日,央行罕见地首次发布单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其中,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今年5月以来同比首次转正。且在近十年的同期对比中,规模仅低于2016年10月。
“这也是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的表现。”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但实质性的改善尚需时日。
未经证实的利好
今年10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甚少就房地产做出公开表态,但其对市场的关切程度并未减弱。
自10月15日到11月9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国家外汇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共召开了3次代表性房企座谈会。
从上述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改善融资政策、恢复市场信心,是与会房企的主要诉求。在最近一次的座谈中,有与会人士提出了松绑“三条红线”政策、上调信贷额度、存量项目(评级时)不降级等建议。
这些建议很快被市场解读成利好。但一位参加过某次座谈的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类诉求只是与会者的建议,而非最终的结论。
他表示,在其参加的一次座谈中,监管部门主要是以了解一线情况和听取各方建议为主,会上并未做出明确承诺,会后也未发布公开消息。因此,政策最终能否按照参会者的意愿作出调整,仍是未知数。
“只能说,市场太需要利好了,太需要信心了。”他说。
11月10日,另一件似是而非的罗生门事件,再度刺激了市场的情绪。当日有传言称,沈阳将出台包括解除限购、解除限售、放宽契税政策、认贷不认房、提高按揭贷款放款效率、放宽备案价格等在内的6条措施,从而大幅松绑楼市调控。
11月11日,一名沈阳楼市的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有领导参与了政府部门近期的座谈,也听说了类似的政策,但并未看到具体文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沈阳市房产局向媒体表示,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
在此之前,武汉、义乌、哈尔滨、长春都曾出台过所谓的“救市”政策。相比之下,传言中的沈阳版本刺激力度最大,因此也最受关注。
迷雾之下
即使一些消息的真实度存疑,市场信心仍然得到了提振。事实上,在各项利好的刺激下,11月以来,房地产股债两市就有恢复的迹象。11月9日,沪深地产股就已出现明显上涨。
趁此“东风”,11月5日和11月9日,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斥资约16.23亿港元,先后两次增持世茂集团。11月9日晚间,旭辉控股也发布公告称,以配资的形式募集资金,大股东林氏家族承诺将“全额兜底”。
今年9月,一些房企曾通过大股东增持的方式,为市场短暂地注入了信心。相比之下,此次护盘行为发生时,市场的情绪显然更为高涨。
近日,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其团队成员称,个别房企风险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传染风险被高估了,市场正在消化这一风险。此外,另一家国际投资机构贝莱德近期也在买入中国房企的股票。
“外资抄底”传递出的信号意义,显然要强于“内资护盘”。结合此前传递出的信息,近日股债两市的超预期反应便不难理解。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应对其信号意义做出过度解读,因为政策触底后的小幅调整,并不意味着大范围的松绑行为出现,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救市”。相比于外界一厢情愿的理解,监管部门从未释放过明确的松绑信号。且如果对当前烦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话,确定性和实质性的利好并不多。
高层在10月中旬的一次表态中,就曾对房地产市场做出定调,“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当前并不存在政策大幅松绑的基础。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现在谈“松绑”还为时过早。应密切关注近两个月的市场变化,在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如果房屋、土地市场有所起色,政策就不需要再做大幅调整。
前述房企人士也认为,即便政策有所调整,监管层也更倾向于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进行隐蔽地调整。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预期管理,因为既无需做出明确的政策发布,市场端又能够感知到执行层面的细微变化。
他同时表示,这种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且仅限于当前的口径范围内。

迷雾之下的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云

2. 迷雾之下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云

久旱逢甘霖。11月11日,沪深两市沉寂多时的房地产板块迎来爆发,招商蛇口、金地集团、泰禾集团等多只股票涨停,港股内房股也纷纷上涨。债券方面,一批此前大幅下跌的房地产债券,涨幅均超过两位数。
在此之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调控,下半年来的信贷收紧,使得市场交易大幅缩水,部分房企遭遇资金链危机,并连带导致股债两市持续下挫。
引发此轮资本市场升温的,是近期的一系列利好信息。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传递出融资和并购政策松绑的消息;11月10日,沈阳疑似大幅松绑调控政策;而在近期,高盛、贝莱德等外资机构正在大举买入中国房企债券。
其中,因未能得到当事各方确认,部分消息显然有“罗生门”之嫌。但对于信心已经跌入谷底的房地产业来说,提振作用仍然明显。
事实上,自今年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以来,政策微调的预期就开始出现。近一个多月来,除公开表态外,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召开3次房企座谈会,密度之高颇为罕见。
这些动作释放出的利好消息,都成为房企的信心之源。但事实上,与外界纷扰的解读不同,监管层从未释放出明确的“松绑”信号。因此,现阶段行业能够维持多大程度的乐观,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
受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7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到9月,降幅已达到两位数。不仅传统的“金九银十”成色不足,一些房企的资金状况也变得紧张,由于偿债高峰期将至,少数企业已处于违约的边缘。
受此影响,热点城市的第二轮集中供地以冷淡收场。与首轮供地的热情洋溢相比,溢价率下跌、流拍率升高是普遍现象,不少地块因报名数量不足而出现“未拍先流”。
同期,有机构开始抛售房企债券,并导致一些美元债价格大幅下跌。股票市场同样表现不佳,三季度以来,A股地产板块以阴跌为主,少有上涨行情。这种骤然的下挫,让不少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
事情从9月末开始发生变化。
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表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10月15日,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首次对信贷收紧的现象作出解释,“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他将这种变化称为金融机构的“短期过激反应”。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事实上,随着此轮表态的做出,信贷环境也已有所改善。华东区域某房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部分银行已重新启动开发贷审批流程,一度停滞的按揭贷款也开始发放。
贝壳研究院监测重点城市房贷利率数据显示,10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90城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这是年内上述指标首次环比下降。
11月10日,央行罕见地首次发布单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其中,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今年5月以来同比首次转正。且在近十年的同期对比中,规模仅低于2016年10月。
“这也是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的表现。”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但实质性的改善尚需时日。
未经证实的利好
今年10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甚少就房地产做出公开表态,但其对市场的关切程度并未减弱。
自10月15日到11月9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国家外汇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共召开了3次代表性房企座谈会。
从上述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改善融资政策、恢复市场信心,是与会房企的主要诉求。在最近一次的座谈中,有与会人士提出了松绑“三条红线”政策、上调信贷额度、存量项目(评级时)不降级等建议。
这些建议很快被市场解读成利好。但一位参加过某次座谈的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类诉求只是与会者的建议,而非最终的结论。
他表示,在其参加的一次座谈中,监管部门主要是以了解一线情况和听取各方建议为主,会上并未做出明确承诺,会后也未发布公开消息。因此,政策最终能否按照参会者的意愿作出调整,仍是未知数。
“只能说,市场太需要利好了,太需要信心了。”他说。
11月10日,另一件似是而非的罗生门事件,再度刺激了市场的情绪。当日有传言称,沈阳将出台包括解除限购、解除限售、放宽契税政策、认贷不认房、提高按揭贷款放款效率、放宽备案价格等在内的6条措施,从而大幅松绑楼市调控。
11月11日,一名沈阳楼市的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有领导参与了政府部门近期的座谈,也听说了类似的政策,但并未看到具体文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沈阳市房产局向媒体表示,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
在此之前,武汉、义乌、哈尔滨、长春都曾出台过所谓的“救市”政策。相比之下,传言中的沈阳版本刺激力度最大,因此也最受关注。
迷雾之下
即使一些消息的真实度存疑,市场信心仍然得到了提振。事实上,在各项利好的刺激下,11月以来,房地产股债两市就有恢复的迹象。11月9日,沪深地产股就已出现明显上涨。
趁此“东风”,11月5日和11月9日,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斥资约16.23亿港元,先后两次增持世茂集团。11月9日晚间,旭辉控股也发布公告称,以配资的形式募集资金,大股东林氏家族承诺将“全额兜底”。
今年9月,一些房企曾通过大股东增持的方式,为市场短暂地注入了信心。相比之下,此次护盘行为发生时,市场的情绪显然更为高涨。
近日,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其团队成员称,个别房企风险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传染风险被高估了,市场正在消化这一风险。此外,另一家国际投资机构贝莱德近期也在买入中国房企的股票。
“外资抄底”传递出的信号意义,显然要强于“内资护盘”。结合此前传递出的信息,近日股债两市的超预期反应便不难理解。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应对其信号意义做出过度解读,因为政策触底后的小幅调整,并不意味着大范围的松绑行为出现,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救市”。相比于外界一厢情愿的理解,监管部门从未释放过明确的松绑信号。且如果对当前烦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话,确定性和实质性的利好并不多。
高层在10月中旬的一次表态中,就曾对房地产市场做出定调,“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当前并不存在政策大幅松绑的基础。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现在谈“松绑”还为时过早。应密切关注近两个月的市场变化,在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如果房屋、土地市场有所起色,政策就不需要再做大幅调整。
前述房企人士也认为,即便政策有所调整,监管层也更倾向于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进行隐蔽地调整。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预期管理,因为既无需做出明确的政策发布,市场端又能够感知到执行层面的细微变化。
他同时表示,这种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且仅限于当前的口径范围内。

3. 楼市调控政策“松绑”城市增多,这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对楼市的调控进行松绑,会更多的刺激买房成交率。对人们释放出了以下几个信号。
楼市松绑以后房贷的利率会得到下调,而且人们在贷款的过程中速度更快。大多数地区基本上一个星期可以解决贷款的问题,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月。而且在审核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流畅,所需要的材料比之前要少一些。但仍然不能排除有的人不会进行贷款。

楼市松绑可以放宽人才落户的相关政策。当楼市松绑以后,直接的影响就是城市的人口量会逐渐增加,增加以后对房子的需求量也会扩大,很多外来地区的户口涌入新的城市去购买新房子。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一线城市会出现饱和的状态。
楼市松绑对国内经济起了托底的作用。目前楼市松绑的大多数地区都处于三四线城市,有的人认为以后会蔓延到一二线城市,这样可以让全国的房价继续上调,让本来流向实体行业的经济再次流向了房地产,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对居民释放出的信号并不友好。

楼市松绑以后,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房价会迎来一个幅度的增长,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很大幅度的下跌,因为房地产的调控只是起到了稳定房价的作用,但是短期的房价稳定器对于房地产来说比较有效,长期的房价稳定并不能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

总体来说,楼市松绑以后的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得到了释放,而且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也会出现一个暂时的反弹,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下跌要看房利率以及放款的速度。只要是真正的为人们的经济着想,每个城市就会吸引很多的外来人员在这里扎根落户。

楼市调控政策“松绑”城市增多,这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4. 各地楼市政策松绑现象频出,透露了什么信号?

房子的价格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之前的房价很贵,后来房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很多人依然买不起房,现在各地楼市政策都出现了松绑的现象,我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正在鼓励大家买房,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拯救房地产市场,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这是在鼓励大家买房。很多人都认为房价贵,这是因为在大城市,一般人的工资只有一个月几千,但是房价动不动就是几万,一般人的工资根本承受不起,所以很多人都买不起房,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政策松绑的现象,包括降低房子的首付,第2套房也可以按照第1套房来买等等,这很明显是在鼓励大家买房,给大家提供有利条件。2、这也是在帮助房地产企业回归正常。自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之后,房地产企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很多房地产企业甚至宣布了破产,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房地产企业不怎么赚钱,而且很多房地产都是贷款搞房地产,当出现资金链破裂的时候,房地产自然坚持不下去,但是通过这样的鼓励买行政策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增加现金流,从而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另外这也是在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现在出台的是类似的政策之后,可能会出台更好的政策来帮助房地产企业。总而言之,各地楼市政策松绑现象频出,一方面透露了正在鼓励大家买房,给大家买房提供有利条件,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帮助房地产企业回归正常,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帮助房地产企业发展,而且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积极的政策帮助房地产经济回归正常,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5. 两地相继撤回楼市“松绑”政策,引发广泛关注,“松绑”与此前相比如何?

我个人认为这些“松绑”措施会显得有些简单,很多城市本身也不应该推出“松绑”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一个地方想要鼓励当地的房地产行情的话,这个地方需要尽可能降低房价,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当地的房地产交易量。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本身就比较贵,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人也不多。如果不主动控制房价的话,即便这些城市已经给楼市推出了“松绑”措施,但这样的措施所能够起到的效果也相对有限,更何况很多城市根本就不需要推出给楼市松绑的措施。
这个新闻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青岛本地给楼市松绑的措施的新闻,全面取消了楼市的限购措施以后,这些城市又重新恢复了当地的限购措施。如果一个人想要买房子的话,这个人依然需要满足相应的买房资格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因为这些措施更改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很多购房者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很多人也会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无理取闹。
这些松绑措施会显得有些简单。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些措施制定的速度非常快,收回的速度也非常快。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如果这些城市根本就不需要松绑措施的话,这些城市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来帮助恢复当地的房地产行情,同时根本就没有必要拿购房者来折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城市可以选择主动降低当地的房价,通过这种方式来提振当地的房地产行情。如果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资金问题的话,当地甚至可以推出措施来帮助这些房地产企业,但当地不能再推出这种像儿戏一样的措施了,一个地方的措施根本就不能成为所谓的一日游的笑话。

两地相继撤回楼市“松绑”政策,引发广泛关注,“松绑”与此前相比如何?

6. 大消息!各地密集推出楼市松绑

购房松绑政策不停发,最近几天又有多个城市跟进。
近日,梅州、连云港均发布或执行了六方面稳地产新政,其中,均降低了购房首付比例,梅州是将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例降至2成,连云港是将商贷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成。
此外,无锡还将二手房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改为2年。湖南岳阳出台多项措施稳楼市:契税优惠、购房补贴,土地出让金分期。
业内人士认为,近一周,房地产政策呈现井喷之势,力度和范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政策主要围绕需求端放松,同时供给端也有积极进展。中央政治局最新定调后,预计接下来,还有更多地区会更加积极地跟进实质性放松,尤其在限贷方面,以切实提升购房者尤其改善性购房群体的支付能力。另外,地方政府应该会积极跟进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方面的政策。
梅州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降至2成
5月1日,梅州市住建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调整公积金贷款比例、加强房地产销售市场监管、强化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联动、优化房地产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加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六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其中,明确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二成。
在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方面提出,加快现有存量按揭贷款未发放部分的审批手续,增加信贷额度,确保符合放款条件的贷款及时发放。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25%;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购买普通住房再次申请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积极推动房贷利率加点下调。
在调整公积金贷款比例方面提出,降低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从三成降至二成。参照《梅州市申请人才公寓人才层次与类别标准》,购买首套自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同层次人才贷款额度上浮20%到1倍不等,同时,贷款金额不受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限制。
在加强房地产销售市场监管方面提出,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面向高层次人才、参与抗疫人员、三胎家庭等特定社会群体的购房优惠政策等。
另外,对于预售资金监管,新政提出,增加预售款提取次数,对装饰工程全部完成并已按三方监管协议提取该进度节点预售款的预售项目,在满足预售款监管账户资金留足入账资金总额10%的前提下,至竣工验收备案前,视企业诚信、后续工程量等情形可适当增加1-2次预售款提取次数。
连云港首套房商贷首付比例按20%执行
4月29日,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自2022年5月1日起,从六方面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相关措施。
一、经营性用地竞买方面。经营性用地竞买保证金缴纳模式由“出让金总额低于5000万元全部缴纳;出让金总额5000万元-1亿元缴纳5000万元;超过1亿元缴纳出让金总额的50%”调整为“缴纳出让金总额的20%”。缴款期限模式由“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剩余土地出让价款”调整为“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剩余土地出让价款”。
二、住房公积金方面。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使用面,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缴存补贴,吸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助力灵活就业人员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取消提供申请人及配偶(含未成年子女)住房公积金缴存地和购房地的查房证明,以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次数作为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
三、商业贷款方面。首套房首付比例按20%执行。引导商业银行逐步下调房贷利率、缩短审批放贷周期。
四、商品房预售规模方面。将市区原高新区范围及备案价高于12000元/平方米的项目、每次不少于3万/平方米的预售规模要求,调整为按幢审批发放。
五、开发企业信用管理方面。扩大市区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考评A类覆盖面,将A类企业比例从10%调整为20%,使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在预售进度条件、预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六、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方面。在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采取担保方式,释放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近期房地产宽松政策井喷出台
除了梅州和连云港出台降首付等稳地产政策,5月1日,无锡市住建局、国税总局无锡市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的通知》,明确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5月1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岳阳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在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含住宅、非住宅),签订商品房买卖网签合同,并在1个月内全部缴清交易契税的,由契税征收的市区财政部门按其所缴纳契税税额的50%对购房人予以补贴。另外,对在市城区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签订网签合同并完成契税缴纳的,给予每套1万元的购房补贴。该《通知》有效期一年,补贴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30日。
亿翰智库认为,近一周,房地产政策呈现井喷之势,力度和范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政策主要围绕需求端放松,同时供给端也有积极进展。
其中,需求端放松方面,近一周围绕限购、限贷、限售“三限”的放宽明显增加,同时公积金贷款放宽、房贷利率下调及购房补贴等政策持续。“三限”放宽方面,更多高能级城市调整限购政策,主要采取放宽限购门槛等方式,例如南京、长沙、沈阳以及东莞等,均针对外地户口、高层次人才等放宽了限购政策,此外还有放宽房产认定、缩小限购区域等,例如佛山规定满5年房产不计入房产套数,惠州2区宣布不再限购等,三四线城市跟进取消限购或限售,例如湖州、廊坊均有传取消限购;不过相比而言限贷放宽仍然较少,且除了贵阳外基本都为三四线城市,包括南阳、洛阳、株洲、镇江等,这些城市均宣布采取认贷不认房的首套房认定标准,其中贵阳、洛阳等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最低20%的政策。
亿翰智库认为,目前来看,虽然更多高能级城市加入,但是以调整购房门槛为主的政策力度有限,可将其看做是这些城市走出的第一步。中央政治局最新定调,在“房住不炒”前提下,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此,预计接下来各地将会更加积极地跟进实质性放松,尤其在限贷方面,以切实提升购房者尤其改善性购房群体的支付能力。
另外,供给端方面,预售资金管理和企业融资方面也有积极进展和信号。亿翰智库指出,预售资金管理方面,洛阳根据企业综合等级高低,执行差别化预售形象规定和预售资金拨付,一级企业8层及以下完成基础工程即可申请预售并享有12个拨付节点,同时洛阳也允许银行保函替代重点监管资金,南阳提出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同时主体一层封顶即可申请预售,同时也将采取差别化预售资金监管,这些政策料将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资金沉淀压力。企业融资方面,近期中央定调后,央行上海总部以及洛阳、株洲等地方政府均响应不盲目抽贷、断贷的提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亿翰智库认为,目前来看,虽然供给端政策力度和范围并不太大,但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亦提到了支持地方政府优化预售资金管理,因此接下来地方政府应该会积极跟进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方面的政策,此外,洛阳、株洲等地开始在土地款、相关税收延迟缴纳等方面给予支持,预计接下来行业资金紧张状况料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张达

7. 各地纷纷松绑楼市调控,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各地纷纷松绑楼市调控,这释放了什么信号?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价格严重偏离购买力的时候,就会出现价格是修正。当下的房价疯涨了一段时间了,从房价收入比、空置率和租售比等指标来看,房价已经是透支了。当然,高房价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同的区域会有所不同。调控松绑本身是有利于交易的,不过并不能说就会直接导致房价上涨。

楼市全面放松或取消调控不会那么快,因城施策有紧有松是正常现象,反映了各地实际市场情况有很大差别。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作为指导方针,政策难有大的起伏。调控松绑的城市一般也是市场转冷且商品房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去化压力过大的地区。在做出政策调整之后局部市场有所升温也可以预料,但是对整个楼市并没有本质影响。预计随着市场的区域分化进一步加深,未来还会有一些城市做出调整,在长效机制确立并发挥作用之前,各个城市都有可能放松或收紧限制,而住建部也会分别做出指导。

现在就是买房子的人想价格便宜点,卖房子的人想价格贵一点,互相都在观望,斗法。其实房子是不动的,人是活动的。你买他就涨价,不买他就放着,你靠不过房子,无论怎么变化,最后买房子的人还是吃亏!唯一一个解决买不起房子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国家多开发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没有购买力的人给予公租房,有购买力的人可以买商品房。这样做井水不犯河水各取所需,还能解决贫困人住房的问题,又能节约土地资源。还能减少一些这边房子闲置一大片,那边还有不少人没房子住的现象。

各地纷纷松绑楼市调控,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8. 新一轮楼市政策收紧释放哪些信号

本轮调控政策主要呈现两点变化:一是北京、广州等一二线城市强力升级、严堵政策漏洞。北京市从“认房又认贷”开始,随之在购房资格、入学条件、商住房买卖限制、中介整治等方面填补政策漏洞,堪称“史上最严”。
二是政策调控地域范围有所扩大,从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扩展到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浙江嘉善、河北涿州、安徽滁州等。这些三四线城市大多数位于大都市圈周边,当京沪深等地提高购房门槛后,购房需求向周边外溢,引发政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