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时的俄租界在现在天津的什么位置?俄租界现在还保留有哪些历史建筑?

2024-05-13

1. 天津旧时的俄租界在现在天津的什么位置?俄租界现在还保留有哪些历史建筑?

天津俄租界分为西区与东区,俄租界西区位于今天的天津市河北区,俄租界东区位于今天的河东区,面积仅次于天津英租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天津俄租界已经不复存在,天津俄租界的建筑也已经难觅踪迹。

俄罗斯路-今一经路

拉普切夫路-今二经路

莫斯科路-今河北区三经路

夫拉季沃司托克路-今河北区四经路

波哥拉尼路-今河北区五经路

哥洛司托夫路-今六经路

顿河路-今七经路

伊尔库茨克路-今八经路

李涅夫卡路-今九经路

伏尔加河路-今十经路

领事路-今十一经路

花园路-今十二经路

亚历山大罗夫路-今十三经路

阿列克谢也夫路-今十四经路

科斯特罗马路(已废)

贝加尔路-今十五经路

彼得堡路-今河北区建国道与河北区五经路交口至天津站世纪钟段

波哥基洛夫路-今进河北区步道与河北区五经路交口至天津站世纪钟段

哈尔滨路-今河北区自由道与河北区五经路交口至天津站世纪钟段

河岸路-今河北区大沽桥至河北区解放桥的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海河东路河东区段

尼古拉路-今六纬路

波别路-今七纬路

乌拉尔路-今八纬路

克里木路-今九纬路

高加索路-今十纬路

阿穆尔路-十一纬路(已废)

西伯利亚路-十二纬路(已废)

罗曼诺夫路-今西锦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租界俯拍图



俄国领事馆旧址(十一经路88号)



俄国外交官邸旧址(西锦路15号)



俄租界巡捕房旧址(七纬路63号)



俄国领事馆寓所旧址(七纬路77号8号楼1门)

天津旧时的俄租界在现在天津的什么位置?俄租界现在还保留有哪些历史建筑?

2. 天津近代史上的遗址或者建筑都有哪些?

1.天后宫:中国最北妈祖庙,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
  2.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本国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处大型建筑群(推荐)
  3.天津博物馆,即银河广场
  4.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 (推荐) 
  5.蓟县的盘山风景区、蓟县独乐寺  
  6.霍元甲纪念馆
  7.杨柳青博物馆,即石家大院,安家大院(推荐)
  8.小站练兵场:袁世凯练兵之地
  9.大沽口炮台  
  10.古文化街:津门十景之一,街内有近百家店堂(推荐)
  11.海河旁边故居群:曹禺故居、梁启超饮冰室、曹锟故居、冯国璋故居、华世奎故居等

3. 天津旧时的德租界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现在还有哪些

原张勋公馆 、德璀琳故居、汉纳根故居均已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损毁,但他们经常前往的德国俱乐部至今保存完好。这座德式古堡吸引著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天津最早并且最有名的西餐厅是旧德租界内由德国人阿尔伯特·起士林于1907年创建的“起士林西餐厅”。在天津,很长壹段时间裏“起士林”就是西餐的代名词。

天津旧时的德租界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现在还有哪些

4. 天津历史上的九个租界分别在哪里?

1、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2、法国租界地
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
3、美国租界地
天津美租界约设于1862年。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共占地一百三十余亩。
4、天津德租界
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
5、日本租界地
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
6、天津俄租界
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
7、意大利租界地
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
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
8、奥地利租界地
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占地一千余亩。
9、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今十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

扩展资料: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西方文化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天津租界除了影响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之外,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
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大都会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津租界

5. 天津比租界的历史

天津比租界地处偏僻,从开辟直到交还中国,始终未能进行开发。虽然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开设有不少工商企业,包括世昌洋行(电车、电灯)、华比银行等,但是均未在该租界进行投资。后来仅有英国和记洋行在界内租地180亩,开办了蛋厂(食品一厂)。因而该租界的收入极为有限,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唯一的一项市政工程(沿河马路)所花费的8万辆白银也必须依靠举债。天津比租界属于各国在华租界中极不发达的一类。由于天津比租界面临财政危机,1927年1月17日,比利时驻华公使洛恩宣布,比利时愿意将天津比租界交还中国,以示友好。1929年8月31日,中比两国签订了交还天津比租界的约章,规定该租界的行政管理权,以及所有租界公产,移交中国政府;而比租界工部局所负的9万3千两白银(包括利息)由中国政府偿还。1931年3月,正式举行交接典礼,天津比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四区(特四区)。

天津比租界的历史

6. 天津租界的各国租界地

 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戈登堂,1976年震损,拆除后改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租界成立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天津法租界内甚至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个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合众会堂,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就是位于三岔河口的望海楼天主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临近的宫北大街。两次扩张 1870年6月发生了天津教案,外国侨民纷纷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开发经营。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一段时间内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法租界划定后,即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是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此后又越过墙子河扩张至老西开,并在老西开建立起天主堂、主教府、医院和学校。1916年竟出动警察强行将老西开占领。此事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法斗争,是为著名的“老西开事件”,终使老西开未能正式并入法租界。经过不断扩张,法租界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法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租界繁盛 1900年以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时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民国初年,天津法租界内兴建了众多精美的欧式建筑。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兵变,华界的北门外大街、宫南大街、宫北大街遭到士兵抢劫、毁坏,华人商业大批转移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内主要集中在杜总领事路(梨栈大街,今和平路)。在中国北方传教的天主教会各大修会的账房—首善堂(遣使会,设在承德道21号)、崇德堂(耶稣会,在河北东南部献县等地传教,设在营口道20号)、普爱堂(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传教)以及立兴洋行(法国)、先农公司(英国)、仪品公司(比利时)等各国企业纷纷在这一带进行房地产投资,买地盖房出租。1920年代,在法租界内的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陆续建成天津劝业场、天祥商场、泰康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众多整齐美观的西式建筑,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业中心。当时,天津的中外上流社会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区域,而劝业场一带则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娱乐的区域。法租界东至海河,南沿宝土徒道(2013年的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至小埝(2013年的新兴路),北沿秋山道(2013年的锦州道)和日租界毗邻。 原美国兵营(今天津医科大学东院)天津美租界约设于1862年。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共占地一百三十余亩。美租界划定后,恰值国内南北战争进行,无暇对租界进行开发;美国政府遂于1880年声明放弃在天津的租界,但清政府并未接收。直至1902年,美、英两国政府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但美国要求对原租界保留一定的权利。这样,天津美租界便成为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天津德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同年九月十三日(10月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自1900年起,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后占领了北洋西学学堂(今海河中学)、三义庄、桃园村一带,以及东楼、西楼附近,共占地四千二百余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天津德租界接收。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 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日本先将预备租界及最初未能划入日租界的天津城厢东南闸口繁华区列为扩张租界;同时与法国暗中商定,将部分法租界的扩张界划给日租界,并强迫清政府予以承认,条件是将小刘庄停船码头交还中国。经过扩张,日租界东北临海河右岸(西南岸),东南与法租界毗邻(锦州道),南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北起闸口至福岛街(今多伦道),再向西南至南门外大街和海光寺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天津日租界设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基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随同收复沦陷区,将天津日租界收回。 天津俄租界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俄租界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东至火车站西侧拉普切夫路(原二经路,今天津站西侧),西南至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北至京山铁路。俄租界东区,自海河转弯处向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经路),东至京山铁路,西临海河,与英、法、美、德租界隔河相望,共占地近六千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时代在华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后经双方谈判,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正式由中国政府收回。 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意租界由中国政府收回。 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占地一千余亩。天津奥租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9年,由中国政府收回。 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今十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铁路,比利时还划定预备租界一块。天津比租界自划定后,并未进行开发。后经中、比双方谈判,中国政府于1931年将天津比租界收回。

7. 天津租界的历史沿革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区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天津租界的历史沿革

8. 天津历史上的九个租界分别在哪里

1、意租界:南临海河,北到京山铁路,距离东火车站不远,与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
  
 2、俄租界:以南, 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直到小孙庄;
  
 3、英美租界: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一带,东临海河,西到海光寺大道,北面沿宝土徒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南沿马场道到佟楼;
   
 4、日租界:海光寺,许多抗日战士在此受到严酷的刑讯拷打致死;
  
 5、法租界:法租界东至海河,南沿宝土徒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至小埝,北沿秋山道和日租界毗邻;
  
 6、德租界: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后占领了北洋西学学堂、三义庄、桃园村一带,以及东楼、西楼附近,共占地四千二百余亩;
  
 7、奥租界:位于海河、京山铁路与金钟河之间,东面隔路与天津意租界相邻;
  
 8、比租界:在俄租界以南,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直到小孙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