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

2024-05-13

1.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

  澳门历史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位于澳门,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储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大家平时会关注吗?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符合登入标准  
    澳门历史城区符合了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的登入标准,主要登入标准如下: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络。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申报过程  
    澳门历史城区 
 
    早在澳葡 *** 时期,将澳门历史城区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但自从澳门回归中国,申报便得到中央 *** 的支援。2001年年初,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出三名专家到澳门协助文化局制订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请书的初步文字,并就相关申请程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澳门行政长官代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于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启动仪式,宣布中国将于2003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其中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澳门历史建筑”。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报名单中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澳门纪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汇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明证,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一部形象生动的中西艺术史。”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储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储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 *** 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义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着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其后,澳门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澳门文物建筑展》、澳门文物大使、文物小记者和文物旅游路线设计比赛等连串活动,提高市民对文物认识、保护意识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各地的专家都曾到澳门访问,当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单霁翔等。到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澳门历史建筑群”已被确定为“2005年中国惟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案”,并将会在第29届世界遗产会议上被审议。 
 
    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005年7月15日的会议上,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一致的决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随即跑到新闻中心,兴奋通知在场的中国记者:“这是最快的一次表决过程,澳门审议前后只用了10分钟,不仅在本次会议,在以前的会议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

2.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

      澳门历史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位于澳门,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符合登录标准         澳门历史城区符合了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的登录标准,主要登录标准如下: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申报过程         澳门历史城区
         早在澳葡政府时期,将澳门历史城区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但自从澳门回归中国,申报便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2001年年初,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出三名专家到澳门协助文化局制订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请书的初步文本,并就相关申请程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澳门行政长官代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于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启动仪式,宣布中国将于2003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其中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澳门历史建筑”。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报名单中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澳门纪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汇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明证,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一部形象生动的中西艺术史。”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其后,澳门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澳门文物建筑展》、澳门文物大使、文物小记者和文物旅游路线设计比赛等连串活动,提高市民对文物认识、保护意识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各地的专家都曾到澳门访问,当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单霁翔等。到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澳门历史建筑群”已被确定为“2005年中国惟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将会在第29届世界遗产会议上被审议。
         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005年7月15日的会议上,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一致的决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随即跑到新闻中心,兴奋通知在场的中国记者:“这是最快的一次表决过程,澳门审议前后只用了10分钟,不仅在本次会议,在以前的会议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3. 澳门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葡国特色????

   
  更新1:  全部都有葡国特色???
   澳门历史城区小档案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亚婆井前地 图片参考:macauheritage/images/MWH035M 简介: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内港,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亚婆井对本地葡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亚婆井前地一带仍然保留许多西式建筑,充满南欧风情。 建筑描述: 亚婆井前地周围的建筑主要有葡萄牙民居式建筑和具有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的公寓式住宅。葡萄牙民居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龙头里上,顺山势而建,建筑较为低矮;白色的外墙,衬托绿色的百叶窗,加上红瓦坡屋顶,明显地带有南欧风韵。亚婆井前地7、9、21号为葡人公寓式住宅,属于装饰艺术风格,建造于20世纪初。7、9号每幢占地约300 平方米,为两层建筑,高约10 米。21 号占地约460 平方米,为三层建筑,高约13 米。平面基本为长方形,建筑立面有装饰艺术风格的装饰线条,入口结合地形,外墙表面以黄色粉刷,白色装饰线条,屋顶形式为平屋顶,结构为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仁慈堂大楼 图片参考:macauheritage/images/MWH065aM 简介: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麻疯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机构。 仁慈堂大楼修建于1 8 世纪中叶,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描述: 仁慈堂位于议事亭前地,为一砖石建筑,由于后加的两层券廊,赋予它新古典外衣,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 建筑整体除花岗石柱基外,均以白色粉刷,故即使立面装饰线丰富,依然给人一种安静高雅感觉。 建筑物正立面上层有外廊,下层有宽两米的行人走廊。立面墙身是建在十个方形的花岗石柱基上,柱基间则以砖券相连,同时,在柱基上均设有壁柱一对作装饰,这种券柱式建筑手法在立面上重复使用,从而令大楼立面具有一种镂空的效果。建筑物宽22米,女儿墙高度为1 2 . 5 米,左右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稍凸,其顶上之三角形山花高达16米,打破了建筑物的水平感。立面上下两层各开有七个拱券,其中以中间三个较大,而拱券两侧之壁柱在形式及柱式上均有所不同,上层中央三组为爱奥尼式圆柱,两侧四枝则为爱奥尼式方柱,至于下层则为科林新柱式,两侧为圆柱,中间却是方柱,并以叠柱形式出现。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圣堂及灯塔) 图片参考:macauheritage/images/MWH0114aM 简介: 东望洋炮台修筑于1622 年, 1637 年扩大增修,翌年完工,有哨房、火药库、楼塔等。此后,炮台一直被列为军事禁区,非经批准,外人不得擅进,祗有每年的8月5日圣母诞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予公众进入。1976年,葡国军队撤出澳门,炮台才被辟为旅游点,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 炮台内的圣母雪地殿圣堂约建于1622年,祀奉雪地圣母(Nossa Senhora da Guia)。1996年, *** 对圣堂进行内部保护和修复工程,发现了壁画遗迹。壁画上的圣经故事和人物,运用了中国绘画的技法,整个画面是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大融汇。这种特色是本地区众多教堂中独一无二的。1998年起,一组专家开始修复教堂内的壁画,到2001 年完成,重新开放。 东望洋灯塔建成于1864年,次年9月24日正式启用。1874 年9 月,灯塔因风暴受损,经过重修后于1910 年6 月29 日重新启用,一直至今。   建筑描述: 东望洋炮台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建筑占地约800平方米,炮台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墙高约6米,立要由花岗石筑建而成,女儿墙不作雉堞式设计,在架设大炮的地方,子墙稍为降低。 炮台上建有一座灯塔及小教堂,为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建筑为一圆柱形结构,底部直径为7米往上收分为5 米,总高15 米,内部共分三层,有一回旋梯连接垂直空间,塔顶设置巨型射灯。 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主堂呈长方形,其长为16 米,宽4.7 米,两侧墙身较为厚大且有扶壁,以承托筒拱结构的屋顶,但屋顶外形则为坡屋顶,以红瓦铺设,屋脊高7米多,檐口高4.8米,主祭坛右侧设有一祭衣房,唱诗台则在门口上层,极为狭窄。教堂立面设计较为简单,两边壁柱加上三角形山花,而入口大门亦以相同手法设计。教堂内的拱顶和墙身绘有彩色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彰显教堂之价值。 大炮台 图片参考:macauheritage/images/MWH097dM 简介: 大炮台创建于1617 年,至1626 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在近四百年的历史里,大炮台内部建筑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现已不存),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两年的包围。这座炮台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并与其他炮台一起,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而从1623年至1740年间,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门总督的住所。 大炮台一直为军事禁区,直至1965年原营房位置改建成气象台,1966年气象台迁入后开放为游览区。 大炮台城墙分别于1992、1993和1996年进行修葺,有关工程祗限于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实性。除了清洗状况良好的墙身外,还清除表面杂草,用除草剂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补墙身裂缝。因此,大炮台之结构被完整地保存。 1996年9月起, *** 将气象台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1998年落成启用。   建筑描述: 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部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西侧紧靠圣保禄学院遗址。炮台由该学院耶稣会会士于1617年开始修建,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 炮台占地约8  000 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 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蠔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子墙高约2 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 门大炮。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子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又设有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着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均设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之弹药库(现为小展览区)及储水池等(现为博物馆一部分)。 资料太多,呢度贴唔晒,你自己去睇啦:macauheritage/Info/  参考: .mo   

澳门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葡国特色????

4. 澳门的文化有哪些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其是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所组成。
      澳门的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但这里却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了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澳门不但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而且其著名的纺织品、玩具、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得澳门的经济发展长盛不衰,所以这里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自中国秦朝起澳门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元朝时期的海军长期巡逻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澳门于1887年12月1日被葡萄牙占领,开始被强行租借,成为了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我带大家看看。
     【社会  文化  】 
      澳门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以中华  传统文化  为主、并以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澳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经历,成就了澳门文化具有深远的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以及融合了葡萄牙文化的西方文化所形成的并行文化,可以说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16、17世纪以后,澳门成为了贸易和传教的中心,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得到促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在长达400年之久的时间里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澳门现今仍保留着很多中西合璧的并具有东西方风格的文物古迹或建筑物,其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点。
     【宗教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到了这里,逐渐形成了澳门的主体文化。如在澳门传播最为广泛的妈祖文化,其仅仅是供奉天后的庙宇在这里就有十多座,后来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仰融入佛教、道教,成为了现在的多元信仰。在澳门充分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天主教、__、佛教、道教、妈祖等信仰在这里都有遗存。如大三巴牌坊就是东西方宗教文化互相融合的杰作,其体现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
     【博彩文化】 
      至今已存在一百多年历史的澳门赌业,自1847年就有了赌博合法化的法令。澳门的博彩业的组成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主要由幸运博彩、押注于跑狗或回力球以及  赛马  等、彩票组成。各种的博彩方式都是中西结合的,十分繁多。澳门是世界上四大赌城之一,其博彩业被特区政府设为澳门经济体系中的龙头产业,因此以,要想了解澳门的文化,是一定要了解澳门的博彩业的。历经多年的历史沉淀,澳门的博彩业早已渗透到了澳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各面,成为了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
     【传统建筑】 
      澳门大炮台又叫做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位于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最著名的地标性历史建筑之一。大炮台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建成,原本属于教会所有,用以防范海盗,以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后来成为了澳门军事要地。炮台上现保留着很多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就是当时耶稣教会的会址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炮台就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了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广防御体系,其中在1623年至1740年之间,这里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居住所在地。

5. 中国23 项世界文化遗产有那些?

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7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长城 C 1987年 2002年(辽宁九门口长城) 西起嘉峪关 东至鸭绿江畔 
明清皇宫 C 1987年(北京故宫) 2004年(沈阳故宫) 北京东城区、辽宁沈阳 
莫高窟 C 1987年   甘肃敦煌 
秦始皇陵 C 1987年   陕西西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1987年   北京房山区 
泰山 CN 1987年   山东泰安 
黄山 CN 1990年   安徽黄山市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N 1992年   四川九寨沟县 
黄龙风景名胜区 N 1992年   四川松潘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N 1992年   湖南张家界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C 1994年   河北承德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C 1994年   山东曲阜 
武当山古建筑群 C 1994年   湖北丹江口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C 1994年(布达拉宫) 2000年(大昭寺)
  2001年(罗布林卡) 西藏拉萨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C 1996年   江西九江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含乐山大佛风景区) CN 1996年   四川乐山,包括峨眉山市 
丽江古城 C 1997年   云南丽江 
平遥古城 C 1997年   山西平遥 
苏州古典园林 C 1997年 2000年(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 江苏苏州 
颐和园 C 1998年   北京海淀区 
天坛 C 1998年   北京东城区 
大足石刻 C 1999年   重庆大足 
武夷山 CN 1999年   福建武夷山市 
青城山与都江堰 C 2000年   四川都江堰市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C 2000年   安徽黟县 
龙门石窟 C 2000年   河南洛阳 
明清皇家陵寝 C 2000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 2003年(明孝陵、明十三陵)
  2004年(盛京三陵) 湖北钟祥
  河北遵化
  河北易县
  江苏南京
  北京昌平区
  辽宁沈阳、新宾 
云冈石窟 C 2001年   山西大同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N 2003年   云南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C 2004年   吉林集安和辽宁桓仁 
澳门历史城区 C 2005年   澳门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N 2006年   四川成都、阿坝、雅安、甘孜 
殷墟 C 2006年   河南安阳 
中国南方喀斯特 N 2007年 2014年(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广西桂林、环江) 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开平碉楼与村落 C 2007年   广东开平 
福建土楼 C 2008年   福建龙岩、漳州 
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N 2008年   江西上饶 
五台山 C 2009年   山西五台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C 2010年   河南登封 
中国丹霞 N 2010年   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C 2011年   浙江杭州 
元上都遗址 C 2012年   内蒙古正蓝旗 
澄江化石地 N 2012年   云南澄江 
新疆天山 N 2013年   新疆阿克苏、伊犁、巴音郭楞、昌吉 
红河哈尼梯田 C 2013年   云南红河
   
中国大运河 C 2014年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C 2014年   中国(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

中国23 项世界文化遗产有那些?

6. 澳门历史城区于何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2005年7月15日 (农历六月初十),“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该项遗产包括妈阁庙、大三巴牌坊等20余处历史建筑及相关传统街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及其包容力,汇聚和保存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这是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首次申报世界遗产并获成功。

“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20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随着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
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申请成功后发表的即时书面讲话指出:澳门特区从此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名录,意义重大深远!

7. 为什么澳门历史城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共存 和谐交融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我们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 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见到的一切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认识中国的门户。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开创许多中国第一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积极从事远东地区的传教工作,并由此创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不同的修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成就。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努力建设下,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的事业,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所以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厂(圣保禄学院附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开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为天主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方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是中国历史城中极具特色的组合。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生活社区有序的组合,从历史到今天,都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为什么澳门历史城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8. 澳门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中方有哪些代表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三个独立岛屿组成,如今,一项巨大的填海工程已将氹仔、路环连为一体,这项填海地段也称路氹城。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属于澳门的乡野郊区。澳门管理者在路环岛、路氹城开辟了几处郊野公园,这里便成为澳门人的后花园。大都免费开放,黑沙海滩也在其中。   
黑沙海滩位于澳门路环岛南端,这里也是澳门陆地最南端,地处一个弧形海湾的中部。这里依山傍海,有山不高,树木繁茂,充满野趣。
在澳门关闸汽车总站乘25路中巴车,投入6.4澳门零币,走上50分钟左右,便到了终点站黑沙海滩。
清明刚过,走进海滩大门,由于时节偏早,海滩上几乎没有游客,但是却发现这个公园的一大乐趣:野外宿营及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