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是什么?

2024-05-14

1.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是什么?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 作者积极 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 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 属模仿式的小说——《 针与玻璃与雾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后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的人》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总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本来,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梦呓。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西,如川端笔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者感到满意。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对之也不表示欢迎。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是什么?

2. 川端康成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有着怎样的演变?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大阪,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因肺结核去世。又过了一年,母亲也因同样的疾病撒手人寰。川端后来回忆父母,表示:他们健在的情形我全无记忆了,看照片时,只觉得它不是画像,不是活着的人,也不是外人,而是介于他们中间的人。


父母去世后川端和祖父母一同生活,两位老人过于担心他的健康,不让他离开自己身边,于是川端幼年期与外界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接触,这也造就了他孤僻,忧郁的性格。
川端七岁的时候,祖母也因病去世。祖母去世后三年,一直寄养在亲戚家的姐姐也去世了。到了川端十四岁的时候,祖父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祖父病危的时候,川端在病榻旁写下了他的处女作《十六岁的日记》(十六应为虚岁)。由此,他彻底失去了全部至亲,只得在各亲戚中辗转寄住。

川端康成的童年缺乏幸福和欢乐。父母和亲人的爱对他来说非常空泛与抽象。可以说,畸形的家境,是川端对人生持虚幻态度和对死亡有着独特理解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时代,川端陷入文学作品中无法自拔,除了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以外,志贺直哉和德田秋生,俄国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均对他的影响很大。《肩扛老师的灵柩》在《团栾》杂志发表之后,川端深受鼓舞,
正式决定投身文学创作之中,并报考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以便于进入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在第一高等学校的时候,川端发表了《千代》,讲述了他和三个同名为千代的女孩的感情故事。这与他之后的创作风格确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东京帝大期间,川端积极与石滨金作,铃木彦次郎,今东光等人筹划复刊《新思潮》,并获得了前辈菊池宽的大力支持,产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新思潮派。新思潮派既反对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描写方法,又不赞同白桦派的理想主义,
强烈主张将显示片段表现又加以诠释,进行理智的心理描写。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招魂节一景》获得了菊池宽的赏识,川端开始在文坛展露头角。

3. 为什么川端康成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说。由于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作品表现的可能是他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如美的理想难以突现,对爱的追求不能得到满足,面对老年和死亡感到不安和恐惧等),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

为什么川端康成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4. 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

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 属模仿式的小说——《 针与玻璃与雾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总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本来,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梦呓。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西,如川端笔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者感到满意。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对之也不表示欢迎。

5.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 作者积极 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 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 属模仿式的小说——《 针与玻璃与雾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后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的人》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总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本来,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梦呓。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西,如川端笔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者感到满意。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对之也不表示欢迎。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6. 川端康成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一生漂泊无着,险情苦闷忧郁,逐渐养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7.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是什么

一、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联系。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日本,形成了以“浪漫的物哀、幽玄、风雅”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他的“物哀色彩”是很浓重的,它包含了悲哀和同情的意味。
 
 他在创作中赋予人物悲剧的情调,创作出感动人心的美的艺术形象。
 
  
 
 在作品《千只鹤》中,里面对茶道和茶具有很多的描写。
 
 在太田夫人去世之后,文子把母亲遗留下来的陶罐送给了菊治,后来又把它摔碎,独自在那里悲泣。
 
 文子经常的睹物伤情,看见陶罐茶具之类的东西就会想到死去的母亲,始终觉得是自己害死了母亲。
 
 对于后来自己喜欢上了菊治也感到非常的愧疚。
 
 整个小说都饱含着浓浓的哀思与凄凉。
 
 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缠,凄婉之情跃然纸上。
 
 同样在作品《雪国》中,当岛村第一次去雪国时,在火车上遇见了美丽可人的叶子和病情严重的行男,在这里他被叶子那真挚的情感打动,虽然不是对自己,却也深深的难以忘怀。
 
 美丽的叶子姑娘一生只当过一个人的看护,后来也没有再当过。
 
 行男死后她还是对他恋恋不忘,美好的人儿和凄惨的结局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把读者的眼睛都刺得生痛,更别说在内心激起的层层惊涛骇浪。
 
 驹子同样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但是她也很可怜,为了生活走上了风尘路,当了一名艺妓,爱上了并不钟情与自己的岛村,这种情感上彼此的错位,关系的相互交错,徒然给文章增加了不少的哀思,那种或浓或淡的悲畅溢于言表。
 
 二、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中“死亡意识”也是及其浓厚的。
 
 他自己也说过一句话“死亡就在我们脚边”,“无言的死,就是无尽的生”。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什么誓死效忠天皇,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
 
 他们把死看的很淡很轻,几乎达到超脱的境界。
 
 川端康成也是把死看的很轻很轻,以至于后来自己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死亡的现象。
 
 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他对生与死、美与悲、人生轮回的佛禅观点和看法。
 
 川端康成的这种死亡意识很大程度上受到身世背景和文化修养的影响。
 
 幼年时候,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少年时期,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赫然长逝,这种内心的创伤遗留终生,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孤独、感伤的个性,以至于觉得对于人世间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他在宗教信仰上很尊崇佛教教义,他把死看做是最高的艺术,那是美得一种表现,即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他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与人物的死亡联系在一起的。
 
 在《雪国》中,美丽可人的叶子在遭受到感情的落空,孤独伤心之余,最后死于一场火灾,在没有看见尸身时,是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的,当驹子发现时也只是留下了空荡的悲鸣“这孩子,疯了,她疯了”。
 
 一直在作品中作为配村人物的行男虽然没有许多的言语描写,但是他的影子却贯穿了全文。
 
 他夹杂在驹子和叶子之间。
 
 驹子的对他是漠不关心、叶子对他却是情真意切、然而驹子却又钟情与爱恋叶子的岛村,这样的情感纠葛,简直像是在上演一部蹩脚的偶像剧。
 
 后来作品是以行男的逝去、叶子的离开,让作品余音袅袅,韵味无穷……可死亡的阴影,无不让人凄凉一大片。
 
 就像最后描写岛村看见叶子死去时的心境“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斜下来”。
 
 川端他这种对死亡的描写,同时更加重了作品悲的气氛。
 
 在《千只鹤》这部作品中同样也描写到了死亡,在菊治和太田夫人纠缠到一起之后,女儿文子不能忍受母亲这样荒唐的行为,竭力的劝阻,以至母亲情到深处不能自拔,选择自杀的方式断掉思恋的痛苦。
 
 而文子姑娘后来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菊治时,期间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没有自杀也是选择离开,那种似见非见,要看不看的纠结情感还不如选择早点离开。
 
 菊治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处在亡父的情人和女儿之间,也是倍感郁闷。
 
 对太田夫人的恋恋不忘,对文子小姐的有所企图,在亡父另外一个情人近子的挑拨和言语攻势下,身心疲惫,自杀的念头也是常常出现在脑海里。
 
 幸好后来有稻村小姐的陪伴。
 
 可见川端康成对于死亡的描写是情有独钟。
 
 他这种“死亡意识”和“物哀色彩”的融合让作品透露出了说不尽的忧伤。
 
 三、在川端康成的作品,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贯穿着整个生命。
 
 那是一种颓废的至美,一种空灵虚无的至境。
 
 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自杀,在临终送往医院急救的时候他只对司机说了句“路这么挤,真辛苦你了。
 
 ”可见他把死看的那么的自然,没有丝毫的恐惧。
 
 他的这种超脱的思想境界,也为他文学作品悲与美奠定了深厚的基调。
 
 同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一种悲而美得意境。
 
 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对环境的细微描写很注重,把自然的每个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他很注重冷艳的笔调,在《雪国》中就描写的是刺眼的白茫茫的雪景,在《千纸鹤》中喜欢描写冷雨,总体上这些景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凉、冷、凄,但也不乏美。
 
 他就是把传统文学中那种幽玄和风雅融合在一起,大自然的美在他笔下是用以烘托人物感情变化,刻画出人物性格的,他就是以这种形式流露出悲哀的,人生幻化,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学思想,他有意识的增加凄美感和纤细的哀愁,营造一个好的意境氛围,所以他的作品多给人一种悲而美的意味。
 
 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他既是美的执着追求者和探寻者,也是人生的执著追求者和探寻者,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探寻主要是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探寻体现出来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川端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多的写作风格,他有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影响,他的创造有着自觉而独到的艺术追求,他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有自己情感和思想感悟的作家。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修养,川端康成就是在聚集前人深厚文化底蕴再加上自己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学习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作写作风格。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是什么

8.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川端文学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从而形成其文学的基本特征。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热烈执着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
  川端文学的美的“物哀”色彩是继承平安朝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往往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川端继承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又渗透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以“生—灭—生”的公式为中心的无常思想的影响力,在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构成川端康成美学的另一特征。
  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他认为汲取宗教的精神,也是今天需要继承的传统。他向来把“轮回转世”看做“是阐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钥匙,是人类具有的各种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所以,在审美意识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的理念,使“物哀”加强了冷艳的因素,比起“物”来,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但这不是强化宗教性的色彩,而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以《雪国》为例分析:。《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尔扎克,而直逼列夫·托尔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评家以为这是作品的败笔。要知道,一幅画,要有主体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这点上,恰恰,川端处理的恰到好处,可见他对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实质的深入把握,从这点上看,似乎可以把川端归为是“表现主义”的作家,因为他强调小说要表现感受,表现感觉,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
  建议你去百度川端康成吧与大家探讨关于川端的文学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