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的风险

2024-05-14

1. 表外业务的风险

1、在担保中,被担保人由于破产而无法履约,银行作为担保人就要承担债务。2、客户违约。3、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银行对客户的保证变为银行实际资产的配置。4、在期权、期货和调换交易中,银行的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大。

表外业务的风险

2.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风险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风险:

1.信用风险 
表外业务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表外业务的服务对象未能履行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债权人带来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最常见的风险,各种表外业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信用风险。例如,担保类的表外业务,当客户出现违约或资金断链等情况,无法履行合同时,银行则不得不用自有资金进行垫款,代为赔偿,从而造成损失,发生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表外业务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欠缺的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表外业务自由度大,形式多样,受限制较少,银行从事表外业务不像传统业务那样受到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不受银行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制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加大了银行违规违约操作的风险。同时一些高质量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对人员和系统的要求比传统业务更高,在系统和人员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更增加了出现操作风险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范围很广,运营、法律、流程、结算、人员、系统、执行、管理、内控等风险均属于操作风险的范畴。 

3.市场风险 
表外业务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导致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例如在远期、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中,当利率、汇率等因素发生不利于银行的变动,就会使银行面临市场风险。在金融自由化、国家化、证券化的趋势下,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4.流动性风险 
表外业务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的表外金融工具不能以市场价格或接近市场的价格迅速转让变现,而使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或低价转让资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很多工具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在市场上难以定价或出售,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在市场发生危机时,人们都想转嫁风险,同时抛售金融工具,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观点对银行收益和资本所产生的现期和长远的影响。一些商业银行认为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中介服务业务不动用银行的资金,只是收取中介费用,不承担任何资金的风险,因此对银行来说,不存在任何风险。然而如果银行在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服务态度不好或者柜台人员业务不熟练,特别是对一些理财或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不了解,不能正确解答客户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大大影响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银行声誉受损甚至导致客户的流失。

3. 什么是表外敞口

表外敞口亦称表外风险敞口。
风险敞口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行为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举个例子:a借给b100元,b拿出50块的抵押物,剩余的50元即风险敞口。
表外业务指的是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什么是表外敞口

4. 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有哪些,应如何控制

  请看一下百度文库“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的帖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7OK_x0EMKc3xanxhfJ6fxEVQlit1q_Qrwt-wvysxoDtUl7nXpKEnweo-APnonRG9QLAAO9qcCIpO9lmqVzOyiPC6dECzLUsZWD7BT49_oC
  

5. 论述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表外业务是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但对资产负债表构成潜在的实质影响,不占用银行资金但对银行资金构成或有损失的银行业务。
(一)建立健全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法律与规范,使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据而行。
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2001年底发布实施的,几年来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加大,表外业务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占比与风险都日益加大,而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除对结算类的中间业务有规定,对大部分表外业务未做规范,且各商业银行又各自使用原有的会计科目和具体核算办法,使新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表外业务形同虚设。因此,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理论来定性、指导、规范各项表外业务。要具体分析各项标外业务的特点,力求将表外业务科目纳入表内核算,运用稳健原则,对风险的存在性、风险估计及其管理尽量作出系统规范。
(二)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审慎地拓展表外业务。
现行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建立在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营业收入以利差为主的基础上,仅反映利差的形成和结果。而表外业务的收入,则不仅仅体现在利差上,有时候其收益并非机械计算就能得出,大部分表外业务目前都记入表外科目,使用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反映表外业务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要顺应表外业务发展及其收入占比提高的需要,全面确认计量和披露各种表外业务收入的形成过程,使用详细和复杂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相关会计科目,核算反映表外业务的开展、成本及效益情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建议在表外设立账簿,对表外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些现行的对中间业务发生、终结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对表外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
(三)更新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模式,对表外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将带来风险损失的更大可能性。因会计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在在资产负债表表外反映,现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补充揭示尚不能满足表外业务的信息需求。建议单设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的财务报表,会计期末,银行应根据中间业务表内外各账户的明细情况编制附属会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统一列示表外业务的经营情况,集中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经营风险,尽可能减少信息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便为表外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把握中间业务的业务流量和绩效,也便于中央银行监管。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把握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质量。表外业务多属金融创新发展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性要求,其会计技术风险更为突出。因此,必须加强现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熟练把握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及表外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在新一轮金融创新业务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述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6. 什么是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与风险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目前,商业银行工作者及理论界,对表外业务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从广义的定义来说,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产生收益和费用的服务性业务,主要包括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咨询和基金托管业务等。这一定义,与人民银行2002年6月关于落实《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定义,基本相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等同于中间业务。 从狭义的定义来说,表外业务是指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存在风险……

7. 求大神给翻译个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汉译英

The market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ommercial bank!

求大神给翻译个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汉译英

8. 国内信用证属于表外业务吗,风险转换系数为多少

1、国内信用证是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在其特定的可能事项成为现实时,转化为表内业务,此时,应由表外核算转换到表内核算。例如,开出信用证,在“客户未能按合同付款” 这已特定可能事项出现之前,在表外科目“开出信用证”、“应付信用证款项”中核算,一旦“客户未能按合同付款”成为现实,银行向收款人支付合同款项后,就转化到表内。
2、国内信用证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与国际信用证相同, 为20%,远低于保函的50%和银行承兑汇票的100%

国内信用证是指国内贸易结算中,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
国内信用证包括国内信用证项下结算和融资两大系列产品。
国内信用证结算产品包括国内信用证项下开证、通知、委托收款等产品。
国内信用证融资产品包括国内信用证项下买方押汇、买方代付、打包贷款、卖方押汇、议付及福费廷等产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