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4-05-13

1. 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据报道,随着我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ABS“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近期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主要有证券化基础资产更加多元化、产品设计不断创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三方面原因。

报道称,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日趋常规化,其底层基础资产类型更加丰富。整体看,近年来基础资产的构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租赁租金、信托受益权、保理债权、票据收益权、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都成为基础资产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及消费金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逐步推广,循环池结构设计得到广泛应用,资产证券化在产品结构设计不断创新,投资主体和发起机构类型不断丰富和扩大,也成为ABS大发展的重要推手。

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起机构类型更加丰富,除了互联网金融加速渗透资产证券化市场,越来越多的民营融资企业涉足ABS市场,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等更加积极地寻求ABS市场的融资机会。
希望ABS市场可以快速健康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答: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支持融资
银行贷款、发行证券等传统融资方式,融资者是以其整体信用作为偿付基穿而资产证券化支持证券的偿付来源主要是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而与发起人的整体信用无关。
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融资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立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V。
第二,“真实出售”的资产转移。
第三,对基础资产的现金进行重组。
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
在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资产转移而取得的现金收入,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而由于真实出售的资产转移实现了破产隔离,相应地,基础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剔除。这既不同于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权性融资,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的右上角——“负债”栏目;也不同于通过发行股票等股权性融资,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的右下角——“所有者权益”栏目。
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且不会增加融资人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来说,能信用增级、消除信用过分集中转移金融风险、体现规模经济充分利用资产价值、提供流动性、提高资本比率。
资产证券化具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意义:转移信用风险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

3.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举例说明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扩展资料: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
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举例说明

4.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5.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获得较大的流动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陈湛匀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再者,由于资产证券化后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因此证券化的产品流动性增强,且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数量、金额与占比的统计,我国2005年才开始出现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首先是2005-2008年之间的试点阶段,这个阶段市场处于培育期,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数量微少,主要是根据在实操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政策。然后是2011-2013年的常态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逐渐丰富,并且明确了SPV独立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和投资人的法律地位,各项政策趋于完善。最后是2014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资产证券化较2013年实现了飞跃发展,增长率高达1000%。2014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完成了从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简化和风险管理的加强,使得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开始了良性发展。
表格显示,我国资产证券化占债券市场总发行规模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资产证券化的占比为4.6%,但这一比例相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仍然较小。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债务总量中约2.27%的贷款资金由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提供,但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65%,可见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6. 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而且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先于理论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仅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 

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可以追溯到 1992年三亚市丹洲小区将 800亩土地作为发行标的物,以地产销售和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投资者收益来源而发行的 2亿元地产投资券。在此以后,资产证券化的离岸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集集团、珠海高速等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近期,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些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来处理我国目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我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国有商业银行总计 1.4万亿的不良贷款。实践中,这四家公司在“债转股”的过程,积极综合运用出售、拍卖、招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处置,更希望借助国外运行良好的资产证券化方式能够剥离、加速处理不良贷款。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尽管还没有出现严格规范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但各方面都密切关注着这一广阔市场,纷纷推出资产证券化方案和产品构想。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托产品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理等领域的准备和开拓工作,如中信信托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推出的不良资产处置信托、新华信托和深圳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的住房按揭贷款信托计划、广发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计划等,这些产品已具有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这意味着,随着信托产品创新向纵深发展,资产证券化类信托产品已开始逐步兴起。

7. 为什么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得不到大的发展

法律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规。上述法规多数是部门规章,在法律效力上就不如《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而且基本都属于试点办法,法规很多地方都比较模糊,并不是真正成熟的法规;没有一个统一的抵押变更登记系统。缺少中央登记系统导致基础资产抵押变更登记存在法律障碍,这样就使得很多基础资产在证券化时遇到了瓶颈;会计处理规定并不成熟。目前对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标准并不统一,同一个处理方法,可能有的机构认可出表,有的机构不被认可,这样对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就造成了困扰。从市场上看,资产证券化也有一些问题:1. 市场规模。监管层目前对资产证券化是属于鼓励发展,但要控制好节奏的状态,因此,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在规模上有一定限制。此前几次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和央行的规模仅为500亿,而2013年重新开闸,总规模也仅为4000亿元。规模的硬性限制就导致了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发展有着一层天花板;2. 投资者问题。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以银行类机构为主,保险机构和社保基金虽然获准投资,但参与很少,而后两者又是长期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国内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高评级的证券化产品,对低评级/次级类份额则并不十分偏好,这也导致了分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遇到了销售困难。综上所述,在我看来,资产证券化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能够正常促进发展的土壤,真正的盛行还有待时日。

为什么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得不到大的发展

8.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
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
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举例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C:枢纽(受托机构)SPV。D:投资者。过程:
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