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已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的具体时间

2024-05-13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已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的具体时间

1949年10月3日,中国同苏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保加利亚49年10月4日   首都:索非亚
罗马尼亚49年10月5日   首都:布加勒斯特
匈牙利49年10月6日     首都:布达佩斯
捷克斯洛伐克49年10月6日  首都:布拉格
朝鲜49年10月6日     首都:平壤
波兰49年10月7日     首都:华沙
蒙古49年10月16日    首都:乌兰巴托
民主德国49年10月27日   首都:柏林
阿尔巴尼亚49年11月23日  首都:地拉那
越南50年1月18日     首都:河内
印度50年4月1日      首都:新德里
印度尼西亚50年4月13日   首都:雅加达
瑞典50年5月9日    
												  首都:斯德哥尔摩
丹麦50年5月11日     首都:哥本哈根
缅甸50年6月8日      首都:仰光
瑞士50年9月14日     首都:伯尔尼
列支敦士登50年9月14日  首都:瓦杜兹
芬兰50年10月28日    首都:赫尔辛基
巴基斯坦51年5月21日  首都:伊斯兰堡
英国1954年6月17日   首都:伦敦
荷兰54年11月19日    首都:阿姆斯特丹
南斯拉夫55年1月2日  首都:贝尔格莱德
阿富汗55年1月20日   首都:喀布尔
尼泊尔55年8月1日    首都:加德满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已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的具体时间

2.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

     C         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而且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故A、D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增强,但是相对而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更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C项正确,B项错误。    

3. 1949中国与多少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49年与中国建交的有10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949中国与多少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4. 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体现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

       高中政治:
  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体现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
  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原因:(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
                          (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临近周边国家实行的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

新中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以这一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外交基本准则。
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临近周边国家实行的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

6. 1951年中国的外交主题什么?A打倒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和平发展

C和平发展

1.新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根本立场,外交政策的原则。
总目标: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规定
根本立场: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毛泽东在1949年春、夏之间,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帝国主义总是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对于帝国主义同中国建交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并不急于要得到这些国家承认和建交。
一边倒:当时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下,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新中国完全依赖于苏联。

(意义)这三大方针有效地防止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武装干涉,回答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如何制定自己的外交方针,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和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国家等问题,为新中国外交关系规定了方向与原则,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新中国建交原则。
谈判建交原则,凡是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4.1949年10月3日,中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5.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过程的基本特点。
这些国家有的与国民党政府没有外交关系,有的在宣布承认新中国的同时已采取行动断绝了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不需要经过谈判阶段,都是通过政府公函往来达成建交。
6.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缅甸。1950年6月8日建交。
7.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建交。印度虽比缅甸晚承认新中国,但因为中印建交谈判进展迅速,印度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8.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
9.1950年代前期,与中国建交的还有另一类国家,即部分中立倾向较强的欧洲国家: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
10. 英国与荷兰于1950年表示承认和建交意愿,并撤销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承认。英国主要是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投资,保住香港并拓展在华市场。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两国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此后直至1972年,中国与上述两国的关系还处于“建交谈判”阶段。
10.不继承旧中国的外交关系--“瓦尔德事件”(P10-11)
11.在中国合法席位被剥夺期间,中国对联合国的基本政策(P16)
中国始终把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但中国对自己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之前联合国的一切活动不承担任何责任,对于这一期间联合国的每一项活动,中国视其是否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12.巴黎统筹委员会(其中的中国委员会)
13.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意义。(紫石英号事件)
在建国后短短几年中,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彻底肃清了帝国主义特权,在经济上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楚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团结奋发图强,并且为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议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4.毛泽东的“中间地带”学说。(该学说的发展有两个阶段)(P24)
二战之后的世界有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被压迫民族即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和大量出现的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美苏对峙的两端和两端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地带”,其中有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
继1946年提出“中间地带”学说后,1963、64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学说,即:亚非拉各国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划分为第二中间地带,这两个中间地带的国家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15.为什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除了“一边倒”以外没有别的选择?(P31—33)
首先,当时中共虽然具有坚定的反帝性质,但并不意味着排斥与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可能。但是由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极端反共的意识形态导致当时的新中国无法与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并非中共不愿意与美国发展关系,而是美国一次次以中共为敌,从而排除了中共在美苏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
其次,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来源。当时的新中国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需要尽可能的寻求外来援助。当时的情况我们不可能指望从帝国主义阵营得到任何援助,还必须得面对敌视。毛泽东明确指出,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中共要得到援助必须消除苏联领导人对于中国走“第三条道路”的疑惑。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真要走“中间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敌视中国革命的态度,还会导致失去苏联援助的可能。
第三、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中,没有中间道路。中国站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也就站在了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边。
以上的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共领导的新中国除了一边倒以外没有别的选择。
1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7.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
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提出,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1955年4月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突出求同存异;会议成功的意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不是来立异的”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就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会议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代表团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亚非会议是民族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关系中独立行为主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后世界的一个重要历史潮流的体现,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卓越外交,不仅是对会议成功的贡献,而且也对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登上国际关系舞台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亚非会议”之后,迎来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第二个建交高潮。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又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比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23个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除了锡兰、柬埔寨、老挝和古巴外,又都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