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窗口,怎样认识它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前景?

2024-05-14

1. 新疆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窗口,怎样认识它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前景?

地理,我觉得可以从自然环境方面考虑,它深居内陆,日照时间长,有益于瓜果生长;其次矿产资源丰富;第三,它拥有充足的水资源;第四,以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还是个旅游胜地。
发展前景可以根据它现有的一些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如发展瓜果种植业,开采矿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等。

新疆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窗口,怎样认识它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前景?

2. 有关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

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使得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定位更加明晰。就新疆自身发展来说,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条件不断优化组合各类发展资源,加快经济崛起步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建成辐射中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核心区,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加快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领域合作,除正常的贸易外,当前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的建设。该合作区是我国第一个跨境建立的国际合作中心,具有探索、实验的性质和开创性意义。首先,要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行。其次,高标准定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各国中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合作区不仅要成为中哈两国的合作中心,而且成为辐射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心。使合作区成为中国向西推进的窗口、产业基地,通过合作区的建设能够带动新疆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先升级。再次,抓紧研究运行模式和相关政策与管理办法。二是加强民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从目前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新疆本地已经培育出广汇、美克、麦趣尔、三宝、野马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同时,一批有实力的国内外民营大企业,如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也纷纷进驻新疆开拓市场,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交流的急先锋和生力军。要进一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中国企业声誉。 

在工作方法上要推行“大小并举”的战略措施。在“大”字上做文章,有助于我们在合作中占据主动,有助于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无论从经济合作来讲,还是从科技文化教育合作来说,有大项目大集团做支撑其稳定性稳固性肯定显著增强。从这一意义上讲要落实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使新疆成为连接中亚的能源、矿产资源的整合区。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外的技术设备,利用新疆资源优势,发展制造业,将新疆建设成为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增强新疆挺进中亚市场的能力。同时面对新疆的实际,也要高度重视边贸工作,新疆对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占我国对中亚国家贸易额的80%以上,2005年自治区边贸达55.40亿美元,成为自治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要继续依托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的重要地位,将新疆发展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商品物资的聚集地。 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个领域,既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来保障。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个领域的合作研究中,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国家层面如何制定政策支持新疆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亚洲银行层面对有前景的项目如何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新疆层面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内在的经济活力。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疆投资。研究建立鼓励企业来疆投资的补贴政策,包括投资者予以就业补助,价格补贴等。同时,要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吸引企业到新疆来投资,将其技术、资金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研究驻地中央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企业应适当保护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对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确保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财政体制本身过于标准化,尤其缺乏对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体制性的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财政财力匮乏、财政困难的局面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励新疆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新疆参与中亚区域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中亚国家中,普遍对探矿权和采矿权采用市场化运作,国家应制定有关鼓励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优惠政策,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矿业集团对中亚国家的矿业企业实行跨国并购。 

积极研究“大项目”争取亚行资金支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我们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城市发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在公路项目方面,近期可以考虑的重点有: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公路改造;规划建设喀什—伊尔克斯坦—奥什—安集延公路;改善口岸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卡拉苏—霍罗格—杜尚别公路。在铁路项目方面,近期可以考虑的重点有:新欧亚大陆桥全线扩容;精—伊—霍铁路;中—吉—乌铁路;哈、乌、吉、中四国铁路建设。同时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选择好的项目积极争取亚行资金和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疆投资。研究建立鼓励企业来疆投资的补贴政策,包括投资者予以就业补助,价格补贴等。同时,要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吸引企业到新疆来投资,将其技术、资金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研究驻地中央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企业应适当保护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对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确保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财政体制本身过于标准化,尤其缺乏对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体制性的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财政财力匮乏、财政困难的局面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励新疆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新疆参与中亚区域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中亚国家中,普遍对探矿权和采矿权采用市场化运作,国家应制定有关鼓励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优惠政策,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矿业集团对中亚国家的矿业企业实行跨国并购。 

积极研究“大项目”争取亚行资金支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我们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城市发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加大财政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创新力度,通过贴息、股权等方式,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质量的提升。此外,要进一步整合世行、亚行贷款与财政专项资金。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地方投融资公司,通过公司的运作成果,争取商业银行的支持,或与商业性银行协作共同培育发展自治区资本市场,包括各类保险和企业债券,从而实现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总量的扩张。要善于把运用盘活存量,扩充增量来调整结构的工作思路,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3. 新疆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发展前景如何?

  新疆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于1989年建成,这是中国第一座风力发电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新疆已在9大风区中的5个风区“排兵布阵”,新疆作为中国风能资源大区迎来风电开发的热潮。截至2007年底,新疆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7.9万千瓦,占新疆电力装机总量的3.4%。仅2007年一年,新疆经许可建设的风电场项目装机规模就达29万千瓦。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新疆供电负荷增长趋缓,传统电力行业面临亏损,但风力发电发展势头依然迅猛。随着大批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新疆风力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张。2008年12月,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玛依塔斯风电一期项目竣工暨二期项目启动仪式在新疆额敏县举行。2009年1月,投资4亿元,装机4.95万千瓦的阿勒泰金风布尔津风电场开始并网发电。新疆风力发电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近年来逐步加快的风电场建设速度有力推动了新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一批新疆风电设备企业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展壮大。新疆风电设备制造业注重自主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市场竞争力提升较快,新疆正向着国家级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迈进。
  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随着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规模化,风力发电成本可望再降。因此风电产业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在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尚不明朗、扩大内需政策不断出台、风电市场前景乐观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风力发电成为投资热点。凭借丰富的风能能源,新疆风电市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风电企业纷纷抢滩,新疆达坂城、阿拉山口、三塘湖-淖毛湖、哈密东南部、塔城老风口等重点风区风电投资前景看好。新疆初步规划到2010年,风电装机占新疆电力装机总规模的比例超过5%,到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实现新疆风电规模外送。
  中国投资资讯网2009-2012年新疆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新疆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发展前景如何?

4. 证券市场现状、发展、体会;当前市场环境下 如何进行投资分析;谢谢解答!

让谷鑫老师给你解答吧哈

5. 面对古琴现在的状况及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传统古琴如何正确传承,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流代刘向《琴说》就将“善传授”列为弹琴七要之一。传统琴书也将“不以法度教人”列为“九不祥”之一。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除确有造诣的琴家外,一般人对琴曲处理或演奏技法不讲法度的现象时有存在。特别是清代晚期以来,古琴艺术日渐式微,这种现象就更加突出。清道光间岭南琴家黄景星曾经指出:“近时操缦家不细辩指法,于绰注吟猱间,全不深究。”近代古琴大师管平湖之师,清末民初琴家杨时百在其所作《琴学丛书》中,根据他学习吟猱的深切体会明确指出:当时有些习琴者。废吟猱不用”,“私意更改。”“不知吟猱之法,概以一动了之”的毛病。杨师的另一位高足彭祉卿也在其《同心阁指法析微》中再次指出:“信手摇动,非吟猱。”关于左手名指按弦之法,明代虞山派古琴大师徐上瀛曾经指出: “若使中指帮名指,外虽似坚.实胶而不灵”;清末琴家祝桐君及其弟子张鹤也再三强调:“切忌以中指压于名指上助力则俗。”近年来.这些情况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带有一定普遍性。即使有的专业音乐院校,也难以完全避免.甚至还误以为左手中指压在名指上按弦“姿势漂亮,像仙鹤一样”,而且“最科学。‘符合地球引力的自然规律。等等。按“古琴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来看一首古曲,只要弹出的旋律不错,用什么手指或指法,有没有吟猱,都可随意而定。譬如《潇湘水云》开头泛音段原为参差不齐强弱有变的“长琐”,有人就将其改成强弱一律的“轮指”来弹;又如同曲开头原为音高游移的“大猱”。也将其改为音高确定的几个重复的实音;叉如《秋风词》或《忆故人》原为音高游移的“撞”,有些人均按音高确定的“进复”来弹。再如《阳关三叠》原有的“吟”有人按“撞”来弹,有人则完全不加吟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改动,过去似乎完全是琴家的自由,一般不加注意。甚至还以为是“发展”或”创新’。其实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改变在演奏技巧、音乐形态和意境表达上,其区别是明显的。有时它非但不能使乐曲的艺术质量有所提升,反而还会使其失去原来特有的魅力。如果从古琴传承的角度来说。往往会使后来的习琴者对古琴传统和特定指法造成误解,给古琴的正确传承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琴家和年轻琴人有必要对中国古琴艺术传统和自己所弹奏传统琴曲的原始版本,包括所用指法和艺术表达,重新作一番带有时代特征的审视、思索和研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认识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扬。
     要大力加强古琴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不等于古琴艺术不要发展,古琴新作不能创作。其实自古以来古琴新曲时有产生,古琴艺术也从末停滞不前。判断一个时代古琴艺术发展与否,不能仅看有无新曲出现,还要看这些新曲的艺术水平是否达到了时代的高度。有时尽管是新曲,其艺术水准平常,并无多大价值,有时即使都是陈年旧曲,其实弹出它的旋律,就知道完全是反映了时代高度的创新之作。从现状而言,古琴新作与古曲相比,由于数量有限,其中大多数与古琴传统相距较远,未能达到或超过古曲所反映的艺术高度,因而尚未为大多数琴家所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古琴新曲如何创作,应该允许作各种不同的尝试。如果完全不考虑古琴本身原有的特点和演奏传统,一味求“新”猎“奇”,将古琴等同于吉他或古筝,或者一昧向钢琴看齐,简单地走其他某些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创新”的老路。而不是植根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上,发挥其原来特有的“写心”的艺术特长和静雅内敛的乐器性能,创造出能反映日寸代高度的新曲,恐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与此相关,目前还流行一种见解一个琴家如果弹得像老师,就不是好的艺术家,只有与老师不一样。才是优秀艺术家。其实像也未必不优秀;不像也未必就好。但是受其理论影晌。有些人往往不去着力于传统技艺与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发扬,而是对其进行各式各样的改动与“发展”。其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关键则取决于其艺术修养、对传统的理解和演奏水准的高低。对于学琴不久的年轻人而言,目前有不少人刚刚学会几曲,就急于改动“创新”,急于表现自我,其结果往往便各流派的经典名曲,面目全非。有鉴于此,我以为在当前条件下,更应该强调原样传承和原样保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设想,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创造一个健康的传承生恋,彻底纠正当前古琴传承中存在的种种非传统倾向。那么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古琴艺术必将失去真独有的魅力,它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有地位也将不复存在。(作者:吴钊)

面对古琴现在的状况及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6. 谈谈你对目前证券市场的看法

在过100年也不会完善。。还是一个赌场,赌客怎么也玩不过庄家,还是汇市比较好。。比较公平

7. 现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最近的)

我国证券市场说白了就是圈钱市,而且从ZF到上市公司、券商都在圈钱,这样的市场能涨就奇怪了。何况金融是融资的场所,不创造财富,严格以来实体经济,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在处于下滑的过程,金融市场的熊市难言见底。

现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最近的)

8. 旅游在新疆的发展情况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与前景分析》

  新疆旅游业走到今日,已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产业的效应已凸显出来,对交通、民航、餐饮等的拉动非常大。行业管理也日见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整体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客源市场在相对稳定的同时趋于科学合理。可以说新疆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良好的发展时期,正由发展期向稳定的成熟期过渡,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进入成熟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旅游必须成为产业,而不能是仅培育旅游目的地

  整个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少是作为一个产业已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区(点)在主观和客观上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去追求游客数门票收入而忽略了其应有的产业作用。所谓能成为产业,首先看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力,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对区域经济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和积极影响越大说明其产业越成熟。因此,旅游产业必须努力和必须具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产业,也才能证明其成熟的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新疆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正确的,终将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进程不平衡,对产业作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景区布局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是气候、环境、区位等客观原因所致,还好理解,也能调整过来。但有些景区(点)在主观上就不清楚目的地和产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而片面的去追求简单的游客数和旅游产品回报,从投资建设到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都独立地去看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例如对当地农牧民增收,拉动交通、餐饮等的作用。使得自己利益短时间得到回报而对产业的形成起到负作用,反倒影响整个景区甚至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示:作为旅游产业的每一位决策领导、策划专家到投资商都应注意并努力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去为区域经济做贡献,并将其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同样只有做成产业也才有长效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简单地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去做,那样就失去发展旅游的深远意义。希望有些景区(点)在这方面应予注意把握好,努力将旅游向产业化去发展。

  二、旅游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符,造成所产生的效应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旅游确实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特别在新疆景区面积普遍都大,这也是新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的西域风格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景区总量大、类型多是难得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投资开发特别是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难度,要想使整个景区都能让游客快捷、安全的游览,那么,道路建设就得全部到位,也就加大了投资量。此时,也就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不能因景区量大而跟不上投入,前者,会影响整个景区的发展,造成滞后发展。后者,全靠资金的夯填,规模短时间内膨胀,一些矛盾不合理和问题会在日后使用中暴露出来。同时,产出与投入相比远不如前者,反倒让人失望。

  例如:有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而某些景区目前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达十多个亿,投入比为几十比一或百分之几,而旅游综合经济产出比则为几比一相对而言反倒投入少的景区产出比要远远高出投入大的景区,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项目其科学性、合理性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在今后随着发展,这些用巨资打造的景区设施还能满足需要吗?据了解现在这类问题已出现。

  某景区一条投资8000多万的观光道因没有考虑车流量增加的因素,才使用了两年现已明显反映出路面不够宽,不仅满足不了使用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提示:投入过大过急既不能实现应有的回报也不一定科学合理,而那些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有时间去研究思考和完善的景区,加上对景区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好的回报率而且也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值得研究并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防止有限资金使用不当和再出现投资偏差问题。
  三、客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是成熟期前期表现

  随着几年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全面打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下降,说明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进入稳定成熟期。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增幅降至较低点后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游客数,之后游客量持续较长稳定时间,完全进入成熟期,但保持一个较大的游客基数。2006年全国旅游人数1.8亿人次(含出境游),其中新疆游客1700万人次约占到10%,已占较大的份额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几位。新疆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资源已开发,基本搭建起利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平台。随着西藏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和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的增长空间已不太大。快速增长的重点将转移,这属于正常的,要客观正确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认为游客增幅下降就是旅游市场滑坡或新疆旅游出现什么问题,而是说明这一现象是成熟期到来前的预告。

  此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和策略。首先抓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组合,设计更科学的线路以最大的努力去增加吸引力,再者就是把现有的景区做精做细,使其有"永葆青春"的活力。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现在景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开发还能基本满足现在游客的观赏和欣赏要求。随着游客的消费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得有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亮点和灵魂开发出来,不能仅限于当代各民族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演绎上,要挖掘历史的文化。例如: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塞种人、乌孙人古墓的发掘来作学术研究,考证3000多年到2500年间这片草原曾经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进而佐证那拉提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西亚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就能使景区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和灵魂,同时,通过考古同样证明几千年来中原与西域有着紧密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好的意义。同时,要抓好生态的呵护工作,新疆旅游的主体还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因此,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今后不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应将投资方向调整到对生态的保护和植被质量的提高以及污染治理上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这种方式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也是做精品的前提。其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培训,今后各经营者要明白只有靠服务质量去取胜。还有就是仍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尽力保证今后客源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让进入成熟期的游客能保持更长的时期。

  前面所说的新疆旅游业所进入成熟期仅仅是指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上,但在产业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包括怎样提高人均消费,怎样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怎样开发下游产品等方面均是今后要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战略应有一个调整,应从过去重开发和市场营销转移到打造精品和完善产业上来,引导投资流向项目的完善和内容的特色上和文化的挖掘上来,让政策能倾向于如何拉长产业链和增加覆盖面上来,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才能使旅游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下去。